VFP中实现选择排序 时间:2009-06-07来源:编程入门网 作者:老马 众所周知在常用的简单排序方法中,前文所介绍的起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效率最差的一个了。我们今天所介绍的这个选择排序也是简单排序中的一种,不过比起泡排序的效率要高,并且也比较容易实现。 这些常用的排序方法多见诸于C/C++方面的资料中,如果要在vfp中实现这些排序方法,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在代码实现上略有差别。例如,在C/C++中数组的下标是从0开始,而vfp中数组的下标是从1开始;C/C++中的for语句可以采用for(i=0;i<n;i++)这种形式来同时完成变量赋初值、变量终值判断、变量递增这些操作,而vfp的for语句则有些弱,它的变量终值不能采取i<n这种形式来界定一个范围。因为以上的区别,在VFP中书写代码时要特别注意数组下标问题及循环变量的初值及终值,在以后的文章中不会再特别提及这些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排序过程。(此部分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47263.htm) 基本思想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①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②第1趟排序 在无序区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1]交换,使R[1..1]和R[2..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 ③第i趟排序 第i趟排序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1≤i≤n-1)。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这样,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 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后 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后 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五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六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65 [97 76] 第七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76 [97 76] 最后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76 76 97 知道这个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排序过程,在vfp中书写代码就简单了,只是需要注意vfp中数组的下标及循环变量的初值及终值与C/C++的区别。实例的运行界面如下图: 本例依然采取生成10个随机整数的方式取得数据,然后用选择法对这10个整数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实现过程: 一、新建表单,向表单添加一个编辑框控件及三个命令按钮,按上图设置这三个命令按钮的caption属性。 二、添加代码: 1.“生成10个随机整数”按钮的click事件: public s(10) for i=1 to 10 s(i)=int(rand()*100) &&产生两位数的随机整数 thisform.edit1.value=thisform.edit1.value+str(s(i),5) endfor 2.“清屏”按钮的click事件:thisform.edit1.value="" 3.“选择排序”按钮的click事件: local i,j,k,t as integer for i=1 to 9 k=i for j=i+1 to 10 if s(j)<s(k) k=j endif endfor t=s(k) s(k)=s(i) s(i)=t endfor thisform.edit1.value="" for i=1 to 10 thisform.edit1.value=thisform.edit1.value+str(s(i),5) endfor








- 粉丝: 0
- 资源: 5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已下载
下载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