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P中实现选择排序 时间:2009-06-07来源:编程入门网 作者:老马 众所周知在常用的简单排序方法中,前文所介绍的起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效率最差的一个了。我们今天所介绍的这个选择排序也是简单排序中的一种,不过比起泡排序的效率要高,并且也比较容易实现。 这些常用的排序方法多见诸于C/C++方面的资料中,如果要在vfp中实现这些排序方法,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在代码实现上略有差别。例如,在C/C++中数组的下标是从0开始,而vfp中数组的下标是从1开始;C/C++中的for语句可以采用for(i=0;i<n;i++)这种形式来同时完成变量赋初值、变量终值判断、变量递增这些操作,而vfp的for语句则有些弱,它的变量终值不能采取i<n这种形式来界定一个范围。因为以上的区别,在VFP中书写代码时要特别注意数组下标问题及循环变量的初值及终值,在以后的文章中不会再特别提及这些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排序过程。(此部分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47263.htm) 基本思想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①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②第1趟排序 在无序区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1]交换,使R[1..1]和R[2..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 ③第i趟排序 第i趟排序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1≤i≤n-1)。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这样,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 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后 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后 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五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六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65 [97 76] 第七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76 [97 76] 最后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76 76 97 知道这个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排序过程,在vfp中书写代码就简单了,只是需要注意vfp中数组的下标及循环变量的初值及终值与C/C++的区别。实例的运行界面如下图: 本例依然采取生成10个随机整数的方式取得数据,然后用选择法对这10个整数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实现过程: 一、新建表单,向表单添加一个编辑框控件及三个命令按钮,按上图设置这三个命令按钮的caption属性。 二、添加代码: 1.“生成10个随机整数”按钮的click事件: public s(10) for i=1 to 10 s(i)=int(rand()*100) &&产生两位数的随机整数 thisform.edit1.value=thisform.edit1.value+str(s(i),5) endfor 2.“清屏”按钮的click事件:thisform.edit1.value="" 3.“选择排序”按钮的click事件: local i,j,k,t as integer for i=1 to 9 k=i for j=i+1 to 10 if s(j)<s(k) k=j endif endfor t=s(k) s(k)=s(i) s(i)=t endfor thisform.edit1.value="" for i=1 to 10 thisform.edit1.value=thisform.edit1.value+str(s(i),5) endfor 【VFP中实现选择排序】 在Visual FoxPro (VFP)中实现选择排序是一种常见的排序算法,相较于冒泡排序,其效率更高。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的元素中找到最小(或最大)的元素,然后将其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经过n-1趟这样的操作,整个序列就会变成有序。 选择排序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将待排序的序列视为无序区,有序区为空。 2. **第一趟排序**:在无序区中找到最小元素,与无序区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使得第一个元素成为最小元素,形成一个长度为1的有序区,其余元素组成新的无序区。 3. **后续趟排序**:对于剩余的无序区,重复上述过程,每次从无序区找出最小元素与无序区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使得有序区的长度增加1,无序区的长度减少1。 4. **结束**:当无序区只剩下一个元素时,排序结束,整个序列成为有序序列。 在VFP中实现选择排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数组下标**:VFP中的数组下标从1开始,不同于C/C++中的0开始。 - **循环变量**:VFP的`FOR`循环不支持`i<n`这样的条件,因此需要分开定义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和递增操作。 - **代码实现**:VFP中可以使用`FOR`循环和条件语句(如`IF...ENDIF`)来实现选择排序。在给定的描述中,给出了一个示例,通过生成10个随机整数并存储在数组`s`中,然后在VFP的表单环境中,通过点击按钮触发选择排序的代码执行。排序过程包括两个部分: - `生成10个随机整数`按钮的点击事件,用于生成随机数并显示在编辑框中。 - `选择排序`按钮的点击事件,实现选择排序算法,将数组排序后更新编辑框显示。 在这个示例中,选择排序的代码使用了两个嵌套的`FOR`循环,外层循环控制趟数,内层循环用于找到当前无序区的最小值。如果找到更小的元素,就更新最小值的索引。在每趟结束后,将最小值与无序区的第一个元素交换,然后清除编辑框内容,重新显示排序后的序列。 此外,提到的另一个话题是VFP中记录删除后自动调整编号。在人事管理系统中,删除记录后,通常需要调整剩余记录的编号,保持编号连续。代码中通过`MESSAGEBOX`提示用户确认删除操作,然后使用`DELETE`命令标记删除记录,`PACK`命令实际删除记录。如果表中仍有记录,代码会检查删除的记录编号,如果需要,从指定位置开始递减所有记录的编号,确保编号连续。通过`REFRESH`命令更新表单中的控件显示。 VFP中的选择排序和记录编号调整都是数据库操作中的基础部分,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编写更有效的VFP程序。
- 粉丝: 0
- 资源: 5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