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通初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两年规划旨在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该规划详细列出了目标、组织结构、培训方式、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旨在系统性地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目标与任务
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管理和考核制度,通过两年的培训,提升31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此外,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二、组织领导
由廖文林担任组长,董建军和王学良为副组长,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确保研修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培训方式
1. 实施全员培训,根据教师需求定制课程。
2. 结合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网上交流与定期研讨,采用“研训一体化”模式,分为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四个阶段。
3. 关注新型教学模式,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开发微课程,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4.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通过案例情境测评提高教师应用能力。
5. 设置三大主题课程,如技术素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估,适应不同学科和能力层次的教师。
6. 自主选学方式,根据测评结果选择适合的课程,年长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训要求。
四、考核机制
1. 将培训成果作为评优和职评的重要依据。
2. 教师需根据学校安排和测评结果选课,积极参与网上培训、校本研修和课堂实践。
3. 收集和推广优秀的课程和案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并纳入教师培训绩效考核。
4. 实施多阶段测评,包括训前、训中和训后,以科学评估学习效果。
五、实施保障
规定每位教师的培训周期不少于3个月,其中网上培训不少于60学时,校本研修与实践不少于30学时,确保培训质量和深度。
元通初中的这一规划是全面、系统且有针对性的,旨在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最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