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案设计说明主要围绕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展开,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以下是对该教学案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学情分析**:针对高一学生已有的历史基础,如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历史和高中政治模块学习,学生对古代政治有一定了解,但经济政策可能较为陌生。教学策略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集思广益加深理解。
2.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并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3.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学生需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实施原因和后果,以及通过历史文献分析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阅读等方法,探究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培养推理分析能力。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农民生活的艰辛,正确评价历史政策,认识其对社会和生产力的影响,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 难点则包括“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以及历代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5. **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导入方法,如从“田”字的写法或设置情境导入,引入土地制度的讨论。然后讲解土地制度的演变,如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所有制,到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6. **知识点详解**:
- **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逐渐出现,土地所有权转归国家。
-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商代形成,西周鼎盛,春秋瓦解,战国废除。与分封制相联,实质为土地国有,受封者享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买卖,庶民和奴隶在公田里集体劳动。
7. **封建土地所有制**:随着社会进步,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国有到地主所有、农民个体所有等变化,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动态调整。
8. **经济政策**:
- **重农抑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限制商业发展,以稳定社会秩序和粮食供应。此政策在历史上有其积极作用,但也限制了经济多元化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 **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的政策,限制海外贸易,防止外来势力干扰。然而,这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阻碍了经济交流,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9. **历史影响**:这些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在长期执行下,使得中国错过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机遇,对近代中国的落后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认识到政策对社会、经济乃至国家命运的影响,从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