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在分章练习题中,涉及了许多关键概念和原则,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等教育课程的多个方面,如课程设计、课程类型、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组织以及评估方式。
1. 课程的定义:狭义的课程通常指的是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各门科目,而不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活动。课程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它可以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2. 课程的分类:按照课程的基础性,可以将其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指南,但它不是编写教科书的唯一依据。
3. 课程的组织:课程不等于科学,大纲和教材是学科知识的提炼,而非简单的复制。课程是根据教育目的将教育内容按类别和进程组织的知识或观念系统。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和非限制性选修,主要根据其与培养目标的相关度。
4. 公共课程的分类:公共课程包括公共必修和专业必修,前者涵盖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后者涉及专业基础课程。"拼盘式"课程多用于人文社科类,关注学生不同发展方向,而"套餐式"课程则强调拓宽知识面。
5. 实践性课程与实验课:实践性课程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实验课则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课程计划体现了课程之间的关联和完整性。
6.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学大纲是指导性的文件,规定课程性质、任务、内容范围、深度和教学进度。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材料,应反映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
7.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习题课是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是实践性教育。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的主要工具。
8.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生产实习覆盖专业全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完成任务。毕业论文通常在完成特定课程后进行,旨在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信息和教育效率:信息的选择、模型的运用、符号的简化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模型通常突显主要特征,去除非主要特征。教育信息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内容特点,过长的展示时间并不总是有益。
10. 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是教师呈现知识给学生,而发现式学习则更强调学生自我探索。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先行组织者策略依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反馈进行教学。
这些练习题涉及的高等教育方法论知识点丰富多样,涵盖了课程设计、组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多个层次,对于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