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是关于2018年江苏开放大学“建筑材料”课程的一次实践作业,主要涉及的是水泥性能的测试和评估。作业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进行水泥胶砂强度的虚拟仿真实验,并记录关键步骤的截图。第二部分是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一份水泥检测报告。
在虚拟仿真实验部分,学生需要访问特定的IP地址(210.28.216.247/cailiao/ShuiNiJiaoSha/Main.html)来操作水泥胶砂强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可能包括混合比例的设定、材料的制备、固化时间的控制以及后续的强度测试等。实验截图的截取旨在确保学生实际参与了实验过程。
水泥检测报告是作业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多个关键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报告中列出了委托单位、报告编号、建设单位、送样和检验日期、水泥厂信息以及品种等级等基本信息。接着,报告详细列出了各项检测项目的标准要求、试验数据、检验结果以及结论。
1. 细度:国家标准要求80μm方孔筛筛余率不超过10%,实际检测值为2.4%-2.6%,均符合标准,因此结论为合格。
2. 标准稠度:依据GB/T1346—2001标准,标准稠度为28%,实际测量值也在28%,符合要求,结论合格。
3. 凝结时间:初凝时间需大于45分钟,实际为120分钟,满足条件;终凝时间应小于10小时,实际为243分钟,也符合要求,因此结论合格。
4. 安定性:采用雷氏夹法,最大允许值为2.7mm,实际为3.1mm,略超标准,但报告仍标记为合格,可能是因为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误差。
5. 强度:包括3天和28天的抗折和抗压强度。3天抗折强度要求不低于2.5MPa,实际为3.5-3.65MPa,均合格;3天抗压强度要求不低于10.0MPa,实际在22.5-27.0MPa之间,也符合标准。同样,28天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均达到或超过要求值,结论均为合格。
检测报告最后由检测人员“炜祥”签字,并由负责人确认,完成日期为2018年10月5日。
这个实践作业旨在让学生熟悉水泥性能测试的流程,理解各项性能指标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水泥的质量是否达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建筑材料特别是水泥这一重要建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