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知识】
1. 关系模型是数据建模的一种,用二维表数据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在选择题中提到,用二维表数据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D),这对应于数据库中的表格形式。
2. 表是数据库中的核心数据对象,用于存放(C)各种数据内容。表是由一系列行和列组成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实例,每一列代表一个特定的属性或特征。
3. 创建数据库表的方法包括使用企业管理器(D)和 SQL 语句如 `CREATE TABLE`。这些工具和语句帮助用户定义表的结构,包括字段名、数据类型和约束。
4. 数据库是按照一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数据的集合(D)。支持数据库操作的软件系统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而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整体被称为数据库系统。
5. 关系中的属性是不可分割的(A),元组的顺序无关紧要(B),并非所有二维表都满足关系模型的要求(C),关系只有一个记录类型(D)。这体现了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规则。
6. SQL 中,涉及空值(NULL)的操作,如 `AGE IS NULL` 和 `AGE IS NOT NULL` 是正确的,但 `AGE = NULL` 是不正确的,因为 NULL 不能与任何值进行比较,包括它自己。
7. 实体-联系模型(E-R 模型)是一种概念数据模型(A),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联系和属性,它是设计数据库的早期阶段使用的。
8.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语义解释(B),即数据的意义和上下文。
9. 关系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B)三部分组成,包括了对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操作以及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的规范。
10. SQL 语言的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如 `CREATE`)、数据操纵(如 `INSERT`、`UPDATE`)和数据控制(如 `GRANT`,权限管理)。
11. 实现实体间的联系通常是通过表与表之间的公共属性(D),例如外键。
12. 关系数据模型中的“元组”(D)概念与二维表中的“行”最接近,每行代表一个实体实例。
13. 外键(B)是指在一个关系中的字段引用另一个关系的主键,这里学生关系的“班级号”引用了班级关系的“班级号”。
14. 关系数据模型的组成部分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B)。
15. `GRANT` 语句属于数据控制功能(A),用于授权用户访问数据库资源。
16. 实体是通过属性的不同(D)来区分的,每个实体都有其独特的属性集。
17. 在 SQL 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 `DROP`(B)。
18. 关键字是能唯一标识表中元组的属性组合(A),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字段。
19. 学号的值域约束属于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C),用户可以指定某个字段的值必须遵循的特定规则。
20.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在操作系统(B)之上,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服务。
21. 实体联系模型(E-R 模型)是数据建模的一种,但不属于关系数据模型(D)。
22. 表中任意两列的值不能相同(B)是错误的,因为在关系模型中,同一列的值可以相同,只要满足该列的约束即可。
23.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点包括结构简单(A)、适用于集合操作(B)和有标准语言(C),但不能表示复杂的语义是其局限性之一(D)。
24. 关键字是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因此如果一个属性不能唯一标识元组,则不能作为关键字(C)。
以上内容涵盖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模型、表的创建与管理、SQL 语言、数据完整性、关系数据模型的特点和操作等。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操作数据库系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