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技术发展与现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IA),简称“酶免试验”,是现代医学临床检验中基本且常规的检测技术。虽然在90年代初,由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人认为酶免试验会被灵敏度更高、信号放大倍数更大的核酸放大试验(NAT)取代,但酶免试验因其独特的临床意义、简便的操作和可靠的性能,尤其是90年代末ELISA检测系统在灵敏度、特异性和自动化方面的显著提升,它依然保持了主导地位,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血清学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和内分泌等临床免疫指标的检测。
支持酶免试验技术进步的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酶标板检测仪器的光学检测系统——酶标仪,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酶标仪可以由传统的96微孔板扩展到384微孔板甚至1536微孔板,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二是酶免试验处理过程的技术——酶标分析系统,随着多任务软件和操作系统平台的完善,符合GMP/GLP要求的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已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其中,血站实验室对酶免试验结果的严格要求推动了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的发展,因为它们直接影响血液的安全性。
全面实验室自动化(TLA)的概念在日本等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它强调实验室操作的标准化、高效率和高质量。90年代初,手工操作的酶免试验是TLA的主要障碍,但现在,随着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全自动样本处理机已经成为提高实验精度、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的关键设备。
样本处理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单任务样本处理机(如瑞士哈美顿公司的Microlab 2200)到后来的无管路批量样本处理机(如Microlab AT系列),再到最新的斯达尔全自动随机式批量样本工作站(Microlab STARTM)。这些设备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加样技术,如压缩导入-O形环扩X(CO-RE)技术和气动置换加样原理ADP,确保了标本处理的精确性和效率。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技术进步不仅体现在检测系统和处理系统的自动化上,还体现在样本处理的智能化和标准化上,这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检测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将继续在医学检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