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成立,这是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在1960年,该厂成功制造出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系列JN150,标志着中国重汽在重卡领域的重大突破。JN150的最大特点是其搭载的14吨车辆总质量,体现了当时中国对大吨位运输车辆的需求。
济南汽车制造厂早期的主要产品是黄河JN150和JN151型八吨载货车,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所使用的发动机。JN150配备了上海柴油机厂的"东风"6135型发动机,而JN151则采用杭州汽车发动机厂的"鼎"牌6120Q型发动机。前者凭借其更优秀的性能,销量优于后者,推动了杭发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在六十年代,中国重汽的其他成员,如中汽重庆汽车分公司的四川汽车制造厂,生产了"红岩"CQ261重型军用越野车,配套的发动机是根据法国贝利埃技术研制的6140水冷柴油发动机。陕西汽车制造厂则推出了"延安"SX250重型军用越野车,采用杭发援助的6130型发动机。第一拖拉机厂的"东方红"LT665军民两用重型汽车,采用了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风冷发动机的仿制品,而长征汽车制造厂则引入了华柴道依茨BF8L413F风冷柴油发动机。这些车型展示了当时中国重卡行业普遍采用12-14升柴油发动机的趋势,反映出对欧洲技术的引进和仿制。
1984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参与了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的组建,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的整车技术,开始生产"斯太尔"系列重型汽车。通过吸收斯太尔技术,优化了黄河第二代产品,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进入21世纪,中国重汽在2001年重组成立,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桥箱生产基地,与沃尔沃卡车公司合资成立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并成功进入资本市场。
在2004年,中国重汽(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重汽走向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一系列发展反映了中国重汽集团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不断学习、引进、创新的过程,逐步成为中国重卡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以及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中国重汽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