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RCODE标准详解 #### 一、标准概述与适用范围 QR码,即Quick Response Code,是一种矩阵式二维条码,由日本电装公司于1994年发明,旨在提供比传统条形码更高效的信息存储和读取能力。《QRCODE标准,中文版》详细阐述了QR码的制作标准及相关技术细节,覆盖了QR码模式2的特征、数据字符编码、符号格式、尺寸特征、纠错规则、参考译码算法、符号质量要求以及用户可选的应用参数等内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模式2是针对新开发和开放式系统的首选符号方式。 #### 二、规范的一致性与引用标准 为了确保QR码符号及其生成或识读设备的规范性和兼容性,该标准明确规定,符合QR码模式2或模式1要求的符号及设备被视为规范内。同时,标准中引用了一系列ISO、IEC以及国家和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ISO/IEC15424、ISO/IEC15416、EN1556、JISX0201、JISX0208—1997和ANSIX3.4等,涵盖了信息技术、自动识别、数据采集技术、条码印刷质量测试、字符集编码等领域,以保障QR码的标准化实施。 #### 三、术语与定义 - **校正图形(AlignmentPattern)**:固定参照图形,用于在图像受损情况下重新同步模块坐标。 - **字符计数指示符(CharacterCountIndicator)**:定义数据串长度的位序列。 - **ECI指示符(ECIdesignator)**:6位数字,标识ECI任务,允许数据流的不同解读。 - **编码区域(encodingregion)**:可用于数据或纠错码字编码的区域。 - **扩充解释(ExtendedChannelInterpretation(ECI))**:允许不同字符集解释的协议。 - **格式信息(FormatInformation)**:包含纠错等级和掩模图形信息,用于解码。 - **功能图形(functionpattern)**:用于定位和特征识别的特定图形。 - **掩模图形参考(MaskPatternReference)**:标识三位掩模图形。 - **掩模(masking)**:在编码区域内,通过XOR操作平衡深浅模块比例,减少图形影响。 - **模式(mode)**:表示字符集为位串的方法。 - **模式指示符(ModeIndicator)**:标识后续数据序列编码模式的4位标识符。 - **填充位(PaddingBit)**:用于填充数据位流最后一个码字中终止符后空位的0值位。 - **位置探测图形(PositionDetectionPattern)**:三个相同图形之一,构成寻象图形。 - **剩余位(RemainderBit)**:用于填充编码区域无法整除8位码字的0值位。 - **剩余码字(RemainderCodeword)**:用于填充未满码字位置的填充码字。 - **段(segment)**:同ECI或编码模式编码的数据序列。 - **分隔符(Separator)**:浅色模块组成的图形,分离位置探测图形与符号其他部分。 - **终止符(Terminator)**:结束数据位流的0000位图。 - **定位图形(TimingPattern)**:深浅交替的模块图形,便于坐标决策。 - **版本(Version)**:表示符号规格的系列,版本1至40分别对应21×21至177×177模块。 - **版本信息(VersionInformation)**:包含符号版本及数据纠错位信息的功能图形。 #### 四、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 QR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QR码的全球通用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至关重要。通过明确的技术规范,不仅提高了QR码的制作和识读效率,还为各行各业提供了统一的二维码应用框架。无论是零售业的产品追踪,医疗健康的信息记录,还是公共服务的信息传递,QR码都因其高密度存储能力和快速读取速度而受到广泛青睐。 #### 结论 《QRCODE标准,中文版》的发布,标志着QR码技术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标准化进程的推进。它不仅为二维码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还促进了二维码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QR码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工具,其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对推动数字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具有深远意义。
剩余68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8
- 资源: 5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 1
- 2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