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舞蹈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
思考
摘要:在以跨界、开放为特征的“互联网+”数字化新媒体大环境下,用融合、创新的 Blending Learning
方式对以“口传身授”为主的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将传统舞蹈学习方式与数字化
教学优势相互补。通过“主导与主体”混合、““线下”与“线上”混合、课内与课外”混合、“过程
和结果”混合,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探索、实践与思考,推动中职舞蹈教学向
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与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舞蹈 混合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在 TMT 融合时代下,舞蹈艺术创作空间已呈多样化发展,由传统舞台走向新媒体、数字化立体空间,
快闪舞蹈、人影舞蹈、虚拟舞蹈、网络舞蹈等表现样式日益灵活。然而,中职舞蹈教学仍延续二维点对
点师徒传承“口传身授式”教学,虽然,该模式符合艺术课程严谨性、规范性的学科特色和性质,但我
讲你听、我做你学,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整合发展,学生习惯被动接受,
寻求“标准”模式,缺乏灵活思维与应用创新能力。
新时期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混合式教学”的概
念是由斯密斯•J 与艾勒特•马西埃将传统学习理念与 E-learning 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的。其主
要目的在于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2]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Blending Learning 就
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
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
性与创造性。这是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
的学习效果。”那么,在以跨界、开放为特征的“互联网+”数字化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如何用融合、
创新的方式对以“口传身授”为主的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和更新,如何合理应
用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探索必须面临的发展命题。
一、“主导与主体”混合——变“先教后学”为“学教并重”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包含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理论等。[3]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个性化差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
建构者,因此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即自主学习能力。显
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当然,这并不是全面的
否定,而是构建一种新型的“学教并重、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用身体语言记录故事、抒发情感,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口传身授式”
舞蹈教学教学模式沿袭久远。教师“口传”知识理论、“身授”技术要领,学生“听讲、理解、模仿、
练习”,“先教后学”已成为舞蹈教学传承的基本模式。该模式的优点,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画龙
点睛,重在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快速领悟舞蹈教学精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存在
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长此以往,这将造成学生的惰性思维和依赖心理,
习惯接受教师的指令,缺乏自身主动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因此,合理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弥补“口
传身授”单一的传输途径,通过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效结合,从而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
挥。[4]这种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学习不是课堂面授学习和在线自主学习的叠加式混
合,而是“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是一种深度的混合式学习,可称之为整合式混合学习(integrated blended learning)。
如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模块,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第一课时,教师将传统课堂讲解部分:东北
秧歌的地域环境、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以及相关教学热点问题上传平台,学生自主登录平台,进行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