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
1. 意识的基本特征包括觉知性、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意识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还包含了主观能动性和受社会文化影响的一面。
2.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自身存在及与周围事物的复杂关系,它是意识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3. 脑干网状结构在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中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使得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
4. 额叶在调节高级有意注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表明前额叶在认知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5.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强烈的刺激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6. 间接兴趣可以引发有意注意,意味着我们对某个主题的兴趣可以促使我们主动去关注相关信息。
7. 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晰把握的对象数量,它受到个体活动任务、知识经验和知觉对象特点的影响。
8. 当任务繁重时,注意的范围通常会变小,因为我们的认知资源有限。
9.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涉及注意在单一活动上保持的时间,而狭义的注意稳定性则强调在同一对象上的专注时间。
10. “一心不能二用”这个说法在注意品质上并非绝对,因为有时我们可以实现注意力的切换,即有条件的一心二用。
11.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12. 影响注意转移的速度和难易程度的因素有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以及原先注意的强度。
13. 意识活动的核心因素包括语言和思维,它们是理解和表达思想的基础。
14. 动物不具备人类特有的意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
15. 注意并非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活动的共性特征。
16.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能发生在高度专注时,此时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减弱。
17. “一目十行”的能力反映了注意广度较大,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
18. 感觉阀限是能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分为绝对感觉阀限(最小刺激量)和差别感觉阀限(察觉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9. 感受性是指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的大小通过感觉阈限的值来衡量。
20. 差别感受性描述的是分析器对刺激物最小差异量的感知能力。
21. 视网膜上的盲点是神经纤维束穿过的区域,这里没有感光细胞。
22. 枕叶是大脑皮层产生视觉的中枢,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23. 人的可见光谱范围大致在380nm至760nm之间,包括多种颜色。
24. 色度是区分不同颜色的基本标准,由光线的波长决定。
25. 饱和度定义为决定颜色色调的光线与混合其中的白色光线的比例,影响颜色的纯度。
26. 明度是彩色和非彩色共有的属性,取决于物体反射光线的能力。
27. 色光混合遵循互补律、间色律和代替律,这些规律指导颜色如何混合产生新的色彩。
28. 后象是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分为正后象(保持相同性质)和负后象(保持相反性质)。
29. 临界频率是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达到临界频率后的视觉效应称为闪光融合。
30. 感受对比是指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刺激导致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同时作用)和继时对比(先后作用)。
31. 联觉是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听音乐时感受到色彩。
32.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是衡量感官敏锐度的指标。
33. 刺激是引起有机体反应的任何因素,可以是物理或化学的。
34. 后象在电影中活动画面的应用体现了人的视觉系统如何处理连续图像,形成动态视觉效果。
3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适应现象,长时间处于某种气味环境中,嗅觉会逐渐适应,减少感知。
36. 白天主要依靠视锥细胞看东西,它们对颜色和亮度敏感。
37. 红外线不在人眼的可见光谱范围内,因此无法直接看到。
38.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运动等。
39. 有机体感受和解释外部世界的方式称为知觉,它涉及到选择性注意、组织和解释信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