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概论主要探讨了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包括教育观念、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媒体的应用。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的功能、目标和方法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型。
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包括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将知识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强调适应变化与创新的能力,推崇合作与协作的生存方式,并且科学范型正从决定论转向非决定论。这些变化影响着教育的方向,使得教育不再仅关注传统的3R(读写算)素养,而是转向3T(技术运用、团队协作、迁移能力)素养,强调掌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以及具备生存与发展的技能。
教育观念的变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统一,二是接受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是建立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更注重发展而非甄别,强调综合评价、质性评价和过程评价,鼓励参与和互动,以及自评与他评的结合。
学习方式的改变催生了创新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基于技术的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特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元认知能力,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与社会和集体保持和谐统一。
现代教学媒体的理论涵盖了教学媒体的分类、信息的产生与形态、符号类型以及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按照发展、印刷与否、感官、物理性质和技术特点分类,如传统媒体、现代电子媒体、印刷型和非印刷型、听觉型到交互作用型等。信息的产生来自物质的相互作用,其形态分为自然信息、机器信息和感知信息。符号分为语言符号(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动作性、音响、图像和目视符号)。教学媒体的特性包括呈现性、重现性、传送能力、可控性和参与性,这些特性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学媒体的编制遵循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和信息量原理,这些原理指导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材料,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
信息化教育概论涵盖了信息时代教育的各个方面,揭示了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及应对这些变革的策略和方法。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教育从业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