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详解
#### 一、名词解释
1. **活断层**:
- 定义:目前正处于活动状态的断层,或者是最近一段时间内曾有过活动迹象,并在未来有可能再次活动的断层。
- 特点:这类断层具有较高的地震风险,对工程选址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砂土液化(振动液化)**:
- 解释:在强烈振动(如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内部的孔隙水压迅速升高,导致砂土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小甚至消失的现象。
- 影响:可能导致地基失稳,建筑物倾斜或倒塌。
3. **混合溶蚀效应**:
- 描述:当两股不同温度或饱和度的水流混合时,其溶解能力会增强的一种现象。
- 应用:在地下水动态研究和溶洞形成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4. **杰出周期**:
- 定义:土体对于特定周期的地震波表现出显著放大的现象。
- 意义:用于评估不同地质条件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 **工程地质条件**:
- 综述:包括岩石土壤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及天然建筑材料等。
- 重要性: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设计方案制定。
6. **工程地质问题**:
- 描述:工程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
- 示例:滑坡、沉降、地下水侵蚀等问题。
7. **地震烈度**:
- 解释:衡量地震影响强度的一个指标。
- 影响因素:包括地震能量释放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地表介质条件等。
8. **工程地质类比法**:
- 方法论:通过对比分析已建成项目的地质条件和遇到的问题,为新项目提供参考。
- 适用场景:地质条件相似的新建设项目。
9. **斜坡变形破坏**:
- 定义:地表斜坡上的岩石或土壤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变形或破坏过程。
- 类型:包括滑坡、崩塌等形式。
10. **极限平稳方法**:
- 原理:基于四点假设,简化复杂地质问题为可计算模型。
- 应用:主要用于稳定性分析。
11. **临界水力梯度**:
- 定义:当水力梯度达到某一值时,土体中的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导致流土现象。
- 重要性:用于评估土体渗透稳定性的关键参数。
12. **滑坡**:
- 描述:斜坡上岩石或土壤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某个层面移动的现象。
- 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3. **水库诱发地震**:
- 机理:因水库蓄水改变了地壳应力分布,引发地震。
- 防控措施:需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监测。
14. **倒塌**:
- 描述:斜坡岩石或土壤体突然脱离母体,以垂直运动为主的破坏现象。
- 特点:速度快,破坏性强。
15. **岩溶**:
- 总称:溶洞、石林等地貌现象的统称。
- 成因:碳酸盐类岩石溶解所致。
16. **地面塌陷**:
- 形成原因:天然洞穴或人工挖掘活动导致的地面局部坍塌。
- 影响:威胁人类居住安全。
17. **地质灾害**:
- 分类:包括但不限于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 预防措施: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18. **渗透稳固性**:
- 定义: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
- 测量指标:临界水力梯度等。
#### 二、问答题解析
1. **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 内涵: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任务:
1. 分析评估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
2. 评价工程中存在的地质问题。
3. 优选建设场地,合理布置建筑物。
4. 预测工程项目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 提供建议优化建筑设计方案。
6.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2. **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
- 主要方法:
1. **自然历史分析法**:通过研究地质历史记录来推断未来发展趋势。
2. **数学力学分析法**:运用数学和力学原理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 **模型模拟试验法**:构建实体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4. **工程地质类比法**:借鉴类似工程经验。
- 步骤:
1. 收集资料。
2. 现场勘察。
3. 实验测试。
4. 数据分析。
5. 制图与报告撰写。
3. **活断层的基本特点**:
- 特征:
1. 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结果。
2. 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
3. 存在地震和蠕变两种活动方式。
- 鉴别方法:
1. 地质标志:寻找最新沉积物的错断等。
2. 地貌特征:观察地貌单元差异等。
3. 水系变化:分析水系分布及走向变化。
以上内容详细解释了工程地质学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基础,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学科的核心要点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