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旨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以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师生的健康。组织管理上,需要建立由校领导、医务(保健)室和班级组成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消毒管理制度,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在实施预防性消毒的技术措施方面,主要包括环境、物品和个人生活用品的清洁与消毒。环境消毒重点在于地板、课桌椅表面、门把手等,采用湿式清洁为主,每日至少一次,有明显污染物时需先用含氯消毒液处理后再进行清洁。空气消毒以通风换气为主,辅以紫外线消毒。对于物品,如餐(饮)具、玩具,应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如煮沸或压力蒸汽消毒,或使用化学消毒剂。个人生活用品如毛巾、被褥也需定期清洁和消毒。
在操作过程中,清洁用具必须分区使用并做好标记,避免交叉污染。例如,教室、寝室与卫生间的抹布和拖布应分开使用、清洗和消毒。此外,拖布管理应严格按照颜色区分区域,确保干燥后挂放。
常用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阳光曝晒、紫外线消毒、高温蒸汽或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使用各种消毒剂)。例如,紫外线灯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但人在灯管工作时不能留在室内。空气的清洁除了自然通风外,还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辅助消毒,但需注意灯管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及时更换。
物品表面消毒,如地面、墙面、桌子、椅子、水龙头等,需根据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浓度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餐(饮)具和玩具应清洗干净后进行适当浓度的消毒剂浸泡或高温处理。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细节,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确保环境卫生,保护师生健康。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科学的消毒技术和持续的人员培训,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