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写作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审题和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审题关系到能否准确把握作文题目要求,而立意则关乎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量。在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审题和立意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方面。
审题,简单来说,就是对作文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在审题时,学生需要学会紧扣题眼法,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汇,通过这些词汇去解析题目的真正意图。例如,在处理“家庭琐事”这样的题目时,要特别注意“琐”字,它强调了家庭生活中细小而繁杂的事务,从而使得写作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生动具体。
除此之外,添加要素法也是审题的一个有效途径。面对一个题目,可以尝试往里补充信息,让内容更加具体。例如,题目如果是“笑声”,可以细化为“教室里的笑声”,这样不仅让作文题目更具体化,也易于构思和写作。
揭示本体法适用于一些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比如题目是“春风”,可以分析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可能指的是温暖的关怀或是鼓励的力量。这样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目,并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小题大做法是指从题目中一个小的点出发,然后扩展到更大的、更深层次的主题上去。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字数中,展现出更宽广的视野。比如“一份答卷”,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人生中的各种考验与挑战,从而增加作文的深度。
大中取小法则是面对宽泛的题目时的一种策略,它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较小的切入点,从而使得文章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于“追求”这个题目,可以聚焦于个人具体的追求,而不是泛泛而谈。
另求新路法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将“水”转化为“泪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能够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看待题目,从而创作出独具匠心的作文。
立意则是在审题基础上确立文章的核心思想,它决定着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作者的态度。立意不仅要准确,还要积极向上,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在立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正面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比如,通过“我想唱首歌”这样的主题,来表达感恩和成长的情感,展现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偏离题目要求、立意消极等问题。例如,在以“体贴”为主题的作文中,如果仅仅关注夕阳与黄昏的关系,而忽视了“体贴”这一核心概念,就会导致文章偏离题目的主旨。同样,如果文章中充斥着消极的情绪,如“看开点,日子就这样过吧”,也会使文章的立意显得过于低沉,缺乏向上积极的力量。
总结而言,审题和立意是写作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是写作成功的前提。只有在充分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确立一个积极向上、准确而深刻的立意,学生的作文才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立意技巧,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游刃有余,最终达到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