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及其突破】
德国职业教育一直以其独特的“双元制”闻名于世,但随着21世纪知识社会的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德国开始了一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这场改革的核心概念是“学习领域”,这是一种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旨在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实践性。
“学习领域”概念的诞生源于20世纪90年代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反思。随着企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终身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否还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辩论,德国社会达成共识,认为职业学校的教育需要根本性的改革,不仅要在外部环境,如法律和政策方面进行调整,还要在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上寻求创新。
1996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发布了一项新的课程“编制指南”,引入了“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了传统的分科课程。这一改革尝试旨在摒弃单纯的内容分割,追求课程的集成化,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虽然“课程指南”经历了多次修订,但改革仍在持续进行。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包含五个组成部分:一是介绍改革的意义;二是明确职业学校的教育任务和目标;三是阐述教学论原则;四是针对特定职业的说明,包括学习目标、课程形式和教学原则;五是列出各个专业的学习领域,详细规定每个领域的目标、内容和学时。
每个“学习领域”由学习目标、任务陈述和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它们通常由10到20个学习领域组成,彼此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直接关联,但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跨领域组合,结合行动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依据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教学。
学习领域的内容依据对应职业的行动领域,强调任务设置和职业行动过程,既包含基础知识也涵盖系统知识。虽然以职业行动体系为主导,但也允许一定程度上保留学科体系的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的目标描述明确了学生在完成该领域学习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而内容陈述则具体化了教学内容,提供了细化课程的指导。学时安排灵活,可以跨年级、跨学年进行,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
以“信息商务员”专业为例,每个学习领域的结构包括目标描述、内容陈述和学时分配,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及其突破体现在“学习领域”这一概念上,它反映了教育对实际工作需求的紧密对接,以及对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