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资源推荐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第一节 ERP 概念及发展史
ERP 原理
近年来,随着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各种研讨会的大量召开, 像飓风一样席卷神州大
地,各行各业似乎都觉得自己与 有关。与此同时,原来的 软件改头换面变成了
,原来没有相关产品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 软件,似乎只有冠以 的软件才上档
次、够水平。而用户却眼花缭乱,刚刚用上了财务软件,才知道了 、,又来了
,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着重介绍 的相关概念和它的发展史,以
及 在我国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概念及发展史
供应链和信息集成是 原理所依据的两项最基本的概念。理解 ,首先要理解供应链
和信息集成。
供应链
供应链()一词是按原文直译的,也称供应链或供销链,但实质它含有“供”与
“需”两方面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供需链。供给链概念早在 年代就已经提出,近年来同后勤保
证体系()一起,已为制造业管理文献和软件普遍采用。“一词的原意是后
勤学,最初用于军事科学;狭义的后勤只包括武器装备和各种军需品,广义上讲,还包括了军
事行动中各类人员和资源的调动。现代管理往往以 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为例来说明
“的意义,并把它应用于制造业的计划与控制原理中,实现按规定时间,规定的地
点,得到规定数量的“军需品(物料)”。因此,我们可以把“理解为一种“需求保证体
系”,以与“质量保证体系”相呼应。供给链虽然是在 之后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哲理,
但是用它更能说明 的中心思想。各种用于制造业的现代管理思想,也都融合了供给
链的概念。 年起, ! 的 ! 资格考试增加了供给链的内容,说明其重要性。
任何制造业都是根据客户或市场的需求,开发产品,购进原料,加工制造出产品,以商品的
形式销售给客户,并提供售后服务。物料(在 系统中,物料一词是所有制造计划对象的统
称)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商品)向需方移
动。每个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长链,成为供给链。在供
给链上除了物料的流动外还有信息的流动。信息有两种类型,其中需求信息(如预测、销售合
同、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加工单、采购订单等)同物料流动方向相反,从需方向供方
流动;由需求信息引发的供给信息(如收货入库单、完工报告、可供销售量、提货发运单
等),同物料一起沿着供给链从供方向需方流动。
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提供给自己的效益,也就是购买
商品的市场价值(使用价值)。各种物料在供给链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或附加值
的增值过程。因此,供给链也有增值链("#-$$#$)的含义。企业的竞争力在于
其经营战略能使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结果,同其竞争对手相比,能提供给客户更多的市场价
值,同时获取较多的利润。 正因为有市场需求,才产生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而任何业务活动
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消耗资源会导致资金流出,只有当消耗资源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出售给
客户后,资金才会重新流回企业,并发生利润。因此,供给链上还有资金的流动。为了合理利
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必须通过企业的财务成本系统来控制供给链上的各项经营生产活动;
或者说,通过资金的流动来控制物料的流动。
供给链的原理图见 。图中销售一环,可能是企业内部的业务,也可能是企业外部的销
售代理,因此,标识在企业的边框线上。
图 供给链原理图
一个企业的原料是它供方的产品,供给链以类似的形式从企业向供方延伸;这个企业的成品
又会是它需方的原料,供给链又向需方延伸。整个社会生产就是一条首尾相连、交叉错纵的供
需长链;它说明企业内部的物流同供需双方的物流是息息相关的。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必须同
它的需方和供方密切相连,并把它们纳入自己的计划与控制系统。可以说,供给链是一种说明
商品生产供需关系的系统工具。 从供给链的概念出发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思想,着眼于供
给链上物料的增值过程,保持信息、物料和资金的快速流动,处理好各个环节的供需矛盾,以
企业有限的资源去迎接无限的市场机遇。要求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最短的生产周期产
生出最大的市场价值和利润。管理信息集成就是要集成供给链上所有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限于企业内部,还应
集成与企业有关的外部信息,包括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这也是精益生产和敏捷生产的主要精
神。供给链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企业为了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及时作出响应,必须建立信息集
成系统。
%信息集成 的一个集成特点,就是体现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这是 同手工管
理的主要区别。管理信息集成的标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信息必须规范化,有统一
的名称、明确的定义、标准的格式和字段要求;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必须明确定义; %、信息的
处理程序必须规范化,处理信息要遵守一定的规程,不因人而异; &、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报
告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没有冗余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
整性; '、在范围上,集成了供给链所有环节的各类信息; (、在时间上,集成了历史的、当
前的和未来预期的信息; )、各种管理信息来自统一的数据库,既能为企业各有关部门的管理
人员所共享,又有使用权限和安全保密措施; 、企业各部门按照统一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和
管理事务处理的准则进行管理决策,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 管理信息集成的效果,决不是
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在质量上的飞跃。信息集成和规范化管理是相辅相
成的,规范化管理是 运行的结果,也是运行的条件。应当按照统一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管
理,既不因人而异,随心所欲,又要机动灵活,适应变化的环境。在剧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下,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必将成为所有制造业在经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 概念
(#**##*#,“企业资源计划”),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
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给出它的定义: )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 +*#*
+*!提出了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 !!(,*
#*#,“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
)的管理思想; %)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
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 管理思想为灵魂
的软件产品;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
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图 % 概念层次图
的概念层次可如图 % 所示。所以,对应于管理界、信息界、企业界不同的表述要
求,“分别有着它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本书由于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界的应用,因此主要是
采用第三种定义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要理解“企业资源计划”(),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企
业资源”。简单地说,“企业资源”是指支持企业业务运作和战略运作的事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人”、“财”、“物”。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就是一个有效地组织、计划和实施企业的“人”、
“财”、“物”管理的系统,它依靠 !- 的技术和手段以保证其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和统一性。
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在 !! 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
出了新的结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
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
护、工程技术等。 最早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是制造业,当时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库存物料管
理,于是产生了 (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同时企业的其他业务部门也都各自建立了信息管
理系统,诸如会计部门的计算机帐务处理系统、人事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
早期都是相互独立,彼此之间缺少关联,形成信息孤岛,不但没有发挥 !- 手段的作用,反而造
成了企业管理的重复和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之下,!! 应运而生。它围绕着“在正确的时间制
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这样一个中心,将企业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理。 可以说是
!! 的一个扩展。第一,它将系统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
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增值”;第二,基于管理核心的转移,其管理范围
和领域也从制造业扩展到了其它行业和企业;第三,在功能和业务集成性方面,它都有了很大
加强,特别是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
统。 在理解 的概念时,我们必须认识到:
、 是 的核心功能
只要是“制造业”,就必然要从供应方买来原材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制造出产品,销售给
需求方,这也是制造业区别于金融业、商业、采掘业(石油、矿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任
何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其产品开展的,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也不例外, 就是从产
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对食品、医药、化工行业则为“配方”)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
─一个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其顶层是出厂产品,是属于企业市场销售部门的业务;底层
是采购的原材料或配套件,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介乎其间的是制造件,是生产部门的
业务。如果要根据需求的优先顺序,在统一的计划指导下,把企业的“销产供”信息集成起来,
就离不开产品结构(或物料清单)这个基础文件。在产品结构上,反映了各个物料之间的从属
关系和数量关系,它们之间的连线反映了工艺流程和时间周期;换句话说,通过一个产品结构
就能够说明制造业生产管理常用的“期量标准”。 主要用于生产“组装”型产品的制造业,如
果把工艺流程(工序、设备或装置)同产品结构集成在一起,就可以把流程工业的特点融合进
来。 通俗地说, 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
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所有 软件都把 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 是
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
%、 是 的重要组成
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但是还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益。同 的
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
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衡量企业经营效益首先要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实际发生过
程,还要以 系统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
料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间接成本)累积,得出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再
进一步结合市场营销,分析各类产品的获利性。 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
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而且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例如将体现债务债权关系的
应付帐、应收帐同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集成起来、同供应商或客户的业绩或信誉集成起来、同
销售和生产计划集成起来等,按照物料位置、数量或价值变化,定义“事务处理
(-*)”,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在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
计科目之间,按设定的借贷关系,自动转帐登录,保证了“资金流(财务帐)”同“物流(实物
帐)”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
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它必然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的集成。传统的
系统主要包括的制造、供销和财务三大部分依然是 系统不可跨越的重要组成。所
以, 的信息集成内容既然已经包括在 系统之中,就没有必要再突出 。(但是
由于 是以 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而且我国企业应用 的时间较长, 的应用是
近些年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以后的章节里常常二者并用, 实际上是指同一个企业管
理理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
结论:从管理信息集成的角度来看,从 到 再到 ,是制造业管理信息集成
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每一次进展都是一次重大质的飞跃,然而,又是一脉相成的。对 、闭
环 、 及 而言,虽然后者是从前者发展来的,但并没有绝对的某项技术落后过时
或后者将取代前者的含义。
' 的发展史
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 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 ) 年
代的时段式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
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 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
#.*#/#),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 阶段。 年代的闭环
: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 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
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月以及采购作业
计划理论,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 阶段(#$0)。在这两
个阶段,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2!-(准时制生产)以及
数控机床等支撑技术。 年代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
分共享, 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
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 理论,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进入 年代,随着市场竞争
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年代 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
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 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
想,(#**##*#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 是由美国加特
纳公司(+*#*+*!)在 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随着人们认
识的不断深入, 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 系统的
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
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
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
秀制造业”(3*$,*4###)。这一阶段倡导的观念的是精益生
产、约束理论(-5)、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现在热门的 !#*#!*# 技术。
由此可见,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它是一个供需链管理的完善过程
不论是最初的库存管理,还是后来的采购、生产、销售的管理,再后来的财务、工程技术
的管理,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针对企业供需链的管理而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它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企业管理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
术成了实现它们的必要工具,计算机软件是它们的主要载体。
&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整个理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相关技术的进步,一步步发展起来。
二、 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发展
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历了近 % 年风风雨雨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
有 家用户使用它来管理自己的企业。首先,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已得到了人
们的普遍共识,一些企业也很快就获得了应有的回报,虽然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企业的应用
不尽人意,但是从主流上来说 在中国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使得越来
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企业才有活力和竞争实力,并渴望采用
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拥有这种先进的管理工具。
、 在宏观上的发展 最初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在 !! 的
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
联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
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 在宏观方面: 首先是功能的深度上,它在 !!
的基础上,增加了质量控制、运输、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市场开发、人事管理、实验室配
方管理、项目管理、融资投资管理、获利分析、经营风险管理等功能,并将这些功能都集成在
企业的供应链中,原 !! 系统中对制造环节的管理只是 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和其它功能
子系统一起把企业所有的制造场所、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
内的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它还能帮助企业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
两种情况或多种情况并存的混合型生产方式,满足企业多角化经营的需求;它的财务系统也不
断地收到来自所有业务过程、分析系统和交叉功能子系统的触发信息,去监控整个业务过程,
快速作出决策;再有就是它还具有决策分析功能,诸如决策、产品、融资投资、风险、企业合
并、收购等。在企业级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控制、适应变化、客户满意度、效绩等关
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这样,企业就超越了以物料需求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范畴,能够更
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产、供、销,人、财、物,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 其次是在管理的
广度方面, 已打破了 !! 只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如
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从而使 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并逐渐形成了
针对于某种行业的解决方案。这是由于不论一个 软件的功能多么齐全,都无法覆盖所有行
业中的特殊需求,即除了较为公用的需求,如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检、人事、财务等
之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需求,例如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勘探与开采、土地使用与租
赁、石油天然气在运输途中其体积随温度、压力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测量、换算以及损益值的
计算等等;电力行业中的输配电、系统切换后的现场处理、电表的抄费计价;零售业中的补
货、变价、促销等等,这些都需要有特殊的功能来解决和管理,从而需要有一套针对该行业的
解决方案。为此,著名的德国 供应商 公司除了传统的制造业解决方案外,还与各个
行业的应用专家一道开发并推出了商业与零售业、金融业、邮电与通信业、高科技产业、能
源、公共事业、工程与建筑业等共 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它是以公用的财务(包括应收、应
付、总帐、合并、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资金管理、获利分析、投资融资管理
等)、人事(包括薪资、差旅、工时、招聘、培训、发展计划、人事成本等)、后勤(包括订
单、采购、库存、生产、质量控制、运输、分销等)等功能为核心,加入每一行业特殊的需求
而成。有了行业的解决方案,就可满足不同行业业务的特殊需求,为企业应用 提高管理水
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三,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这是
由于当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大市场竞争环境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
上的佼佼者,如果全部业务都由自己来承担,它必然面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因此,只
有联合该行业中其它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
补,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就由狭
义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扩展为广义的全行业供应链及跨行业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或是由物料
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的供应链所构成的网
络,或是由市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建立一个相关业务间的动态企业联盟(又称虚拟
公司,它是指为完成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等任务而由多个企业相互联合所形成的一种合作组
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来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更有效地向
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样, 的管理范围亦相应地由
企业的内部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
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 管理下实现协作经
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
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之间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
得成本优势。例如,在供应链统一的 计 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
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
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 管理的优化作用,来到达整个价值
链的增值。
剩余63页未读,继续阅读
资源评论
xiaowu002
- 粉丝: 0
- 资源: 11万+
下载权益
C知道特权
VIP文章
课程特权
开通VIP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资源上传下载、课程学习等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哦~我们会及时处理!
点击此处反馈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信息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