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重点分析了2021年跟踪期内信用债评级下调的特征,总结了评级、区域、行业和企业属性四个维度的特点,并对可能影响评级调整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从评级调整的分布特征来看,评级机构对原有评级较高的主体倾向于谨慎,通常先调整评级展望而非直接下调评级。而对于原有评级较低的主体,评级机构则倾向于直接下调评级。在2021年跟踪期内,AA评级的主体下调数量最多,同时超过40%的下调为展望下调。此外,部分主体如玉皇化工、海南航空等下调幅度较大。而主体评级在A+及以下的主体下调数量与2020年同期相差不多,评级降幅较大。
区域分布上,2021年跟踪期内评级或展望调低数量最多的省份或直辖市包括贵州、广东、江苏、重庆、北京、山东和海南。这些区域的信用债主体经历了较多的评级调整,反映出不同地区信用风险的差异性。
从行业分布来看,2021年跟踪期内,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交通运输、化工、机械设备、休闲服务、商业贸易行业的主体评级下调数量较多,其中建筑装饰行业的下调数量最多。这一现象与行业景气度、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紧密相关。有色金属、采掘与计算机等行业的下调评级主体数量相较于2020年同期有所减少。
在企业属性方面,国企和民企在评级或展望下调的数量上接近,但国企数量稍多。城投企业的下调数量相较于2020年同期有所增加,占比11.35%。
风险提示方面,信用债评级调整研究提出了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统计口径中不包含金融债发行人,这导致结论的适用性存在差异。除了文中提及的影响因素外,还应关注其他可能影响评级的因素。此外,疫情反复、自然灾害等可能对基本面恢复带来负面影响,政策的加速收紧也可能对企业的再融资能力造成压力。
这份研究报告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揭示了2021年信用债市场中评级下调的总体情况,并从不同角度对信用债发行主体的风险进行了解读。这对于投资者在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提醒了市场参与者注意信用风险的潜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