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城市的概念强调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应将儿童的需求和权利置于重要位置,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保障其健康生活。本报告聚焦于公共空间与交通篇,强调了城市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结合ITDP国际视野和实践,探讨了如何将城市街道转变为适合儿童的友好空间。
报告首先指出了城市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多方面影响,包括儿童大脑的快速发育、身体成长所需充足的锻炼机会、物质环境对其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发育的特殊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儿童的全面成长。例如,《柳叶刀》杂志的研究表明,儿童发育的关键期对环境非常敏感,因而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和福祉。
在探讨“我们能为儿童做什么”的章节中,报告介绍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定义和组成部分,以及如何申请儿童友好城市的标准。这些内容涵盖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住房和土地权属、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交通系统等,并强调了城市规划要将儿童的福祉和权利放在核心位置。
报告还介绍了全球一些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案例,如美国丹佛市、日本柏叶新城和荷兰的“儿童丝带”项目等,展示了这些城市在儿童友好环境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这些案例强调了将儿童视角融入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途径。
中国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现状和挑战被细致分析,特别是在城市街道设计上提出了符合儿童需求的四大特性:富有生命力、令人放心、人文关怀和善于倾听。这些特性着重强调了安全、无障碍、舒适的环境设计对于促进儿童在户外活动和社交交往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儿童友好先行者”章节,报告对深圳、长沙、武汉等城市的先行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些城市通过特定的政策和规划措施,为儿童创造了更加安全和友好的城市环境。
在“我们该怎么做”章节,报告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街道的四种措施,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这些措施包括:
1. 富有生命力的街道:街道设计应该鼓励儿童的活动,如设置游戏场所、运动设施,并确保街道安全和环境宜人。
2. 令人放心的街道:通过规划良好的交通网络、提高街道照明和监督,来减少儿童在街道上行走的潜在危险。
3. 人文关怀的街道:在街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如设置母婴室、儿童专用座椅,确保儿童在公共场所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照顾。
4. 善于倾听的街道:街道的设计和管理应让儿童参与其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街道成为儿童和社区居民共同的互动空间。
整个报告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案例,旨在推动中国各城市更加重视儿童友好的城市环境建设,同时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指导,帮助城市打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全面成长的美好环境。通过本报告的推广和实施,预期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的广泛传播,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友好和具有创造力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