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答案,经典题型,1. 1. LinkList mynote(LinkList L)
{//L是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头指针
if(L&&L->next){
q=L;L=L->next;p=L;
S1: while(p->next) p=p->next;
S2: p->next=q;q->next=NULL;
}
return L;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语句S1的功能;
(2)说明语句组S2的功能;
(3)设链表表示的线性表为(a1,a2, …,an),写出算法执行后的返回值所表示的线性表。
2. 2. void ABC(BTNode * BT)
{
if BT {
ABC (BT->left);
ABC (BT->right);
cout<<BT->data<<' ';
}
}
该算法的功能是:
等等一些例题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它探讨了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方式,以便高效地进行存储、检索和处理。在给定的文件中,我们关注的是链表操作和树的遍历。
1.1. 题目中的LinkList mynote(LinkList L)函数涉及到单链表的操作。语句S1:
`while(p->next) p=p->next;` 这个循环的作用是将指针p移动到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它遍历链表,直到找到没有下一个节点的情况,即找到了链表的末尾。
1.2. 语句组S2:
`p->next=q;` 和 `q->next=NULL;` 这两行代码实现了链表的反转。在S1中,p指向了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q指向了原链表的第二个元素。S2将p指向的元素(原尾部)的next指针设置为q(原头部),然后将q的next指针设为NULL,完成链表的反转。所以,原线性表(a1, a2, ..., an)执行这个算法后,会变成(an, a1, a2, ..., an-1)。
2.2. 该ABC(BTNode * BT)函数用于二叉树的遍历。这是一个递归的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算法。它首先访问当前节点(BT->data),然后递归地遍历左子树(BT->left)和右子树(BT->right)。因此,该算法的功能是按照“根-左-右”的顺序打印二叉树的所有节点数据。
接下来是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知识点:
1. 栈和队列都是线性数据结构,但它们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不同:栈是后进先出(LIFO),队列是先进先出(FIFO)。
2. 链式队列的插入操作可能涉及修改头或尾指针,取决于插入位置。
3. 二叉树是非线性数据结构,因为元素间存在分支层次关系。
4. 二维数组的元素位置可以通过行索引乘以列数加上列索引来计算。对于A[3][3],如果A[0][0]在644,A[2][2]在676,那么A[3][3]的位置是696。
5. 树适合表示元素间有层次关系的数据,如组织结构或文件系统。
6. 二叉树的第k层最多有2^(k-1)个节点。
7. 二分查找在有序表中查找A[3],比较序列的下标可能是9,5,2,3。
8. 快速排序的辅助空间复杂度是O(log2n),因为它主要使用递归调用。
9. 散列函数H(K)=K%9,散列地址为1的元素有3个,分别是34,55和25(因为34%9=1,55%9=1,25%9=1)。
10. 6个结点的无向图至少需要5条边才能连通,因为树的边数总是比结点数少1。
填空题的知识点包括:
1. 算法质量的评价通常考虑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正确性和可读性。
2. 时间复杂度为(n^3+n^2log2n+14n)/n^2,其数量级是O(n^2)。
3. 在给定的广义表中,树的结点数为10,深度为3,度为3(最大子树数)。
4. 后缀表达式9 2 3 + - 10 2 / - 的值是1,中缀表达式(3+4* X)-2/Y/3的后缀形式是3 4 * X + 2 Y / -。
5. 一个n个结点的二叉树有2n-1个指针域,n个指针域有地址,n-1个指针为空。
6. 有向图和无向图的邻接表边结点数分别为e和2e。
7. AOV网代表活动-on-the-edge的图,是网络图的一种,用于表示有向无环图。
8. 无向完全图有n*(n-1)/2条边,有向完全图有n*(n-1)条边。
9. 线性表(12,23,74,55,63,40)按Key % 4划分,得到子表为(12,55),(23),(74),(63,40)。
10. 其余题目涉及后缀表达式的计算和图形结构,与上述知识点类似,都是数据结构的基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