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转型期,诗歌如何创造高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乎诗歌艺术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诗歌如何反映时代、引导思想,以及如何成为人类自我认识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探讨诗歌创造高格的两条路径,即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境外之境”,以及诗人由“自我”走向“人类喉舌”,关注更广泛人群的事务。
诗歌要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境外之境”。这需要诗人具备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超越眼前的世界,构建出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诗人需深入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理解自然的法则,并运用这些法则去超越事物表面的现实关系和限制。如此一来,诗人方能在作品中传递出对宇宙无限、历史深邃、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这种超越有限生命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正是诗歌能够创造高格的关键。
诗人要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和经历,更要关注广大人群的事务。这要求诗人深入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王阳明所说的“人在事上磨”,实际上就是鼓励诗人在社会实践的磨砺中提炼和表达生命的意志、情感和欲望。当诗歌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而是关注更多人的命运和情感时,它才能够触动人心,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一股力量。
王国维的“境界说”为评价诗歌提供了一个重要标准,即诗歌既要符合人的本性,又要靠近理想人性。这就要求诗人在创作中既要注重人性的普遍性,又要描绘出理想的人生和社会状态。诗人需在作品中展现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诗意的语言引导读者去想象和追求更加美好的世界。
诗歌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通过诗歌的创作、传播和接受,个体与他人、社会、世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这种力量使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映。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是相互作用的。诗人通过在生活实践中的体味,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和推动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创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具有了更高品格,也成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诗人的创作活动不仅是个人表达的需要,更是对时代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在价值转型期,诗歌的高格创造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诗人需要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境外之境”,同时也要从个人的小圈子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事务。在创作中,诗人应追求符合人的本性和理想人性的“境界”,并让诗歌成为人类自我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工具。通过这样的创作,诗歌不仅能够提升其艺术价值,还能够成为引导社会变革、促进历史发展的强大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和诗歌共同成长,共同书写着人类精神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