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是一个高性能、分布式文档型数据库,常用于构建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在3.2版本中,MongoDB 集群的搭建涉及到几个关键组件,包括mongos(查询路由器)、config server(配置服务器)以及shards(分片)。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组件的功能及其在集群中的作用。
mongos是查询路由器,它作为客户端与MongoDB集群之间的接口。当客户端发起查询时,mongos会接收请求,然后根据配置服务器的信息,将请求分发到合适的分片上执行。同时,mongos还负责收集分片返回的结果并返回给客户端。在高并发环境下,可以通过设置多个mongos实例来实现负载均衡,分散客户端请求的压力。
config server存储了集群的元数据,如分片的分布信息、集合的分片策略等。在3.2之前,config server通常是单点部署,但从3.2版本开始,config server支持以复制集的形式运行,增强了其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这样,即使一个config server节点故障,其他节点仍然能够提供服务,确保集群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是shards,它们是实际存储数据和执行查询的节点。在生产环境中,为了确保高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每个分片通常会设置为复制集,包含一个主节点和至少一个从节点。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从节点可以接管成为新的主节点,避免数据丢失。
在IP和端口规划方面,例如在上述实例中,有三个节点分别为192.168.75.101、192.168.75.11和192.168.75.12,每个节点上都有不同的服务如mongos、config server和shard。每个服务都有特定的端口,例如mongos使用17017端口,config server使用27017端口,而shards则使用37017、47017和57017等端口。为了保证服务的正常通信,需要在防火墙规则中开放这些端口。
在Linux环境下搭建MongoDB集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设置静态IP地址、创建用户组和用户、开放端口、重启服务器以及创建必要的目录结构。例如,创建名为'mongo'的用户并将其加入'minstall'和'dba'用户组,然后安装MongoDB实例到指定目录。
在安装MongoDB实例时,需要分别安装mongos、config server和shard实例。这通常涉及解压安装包、配置环境变量、启动服务等一系列步骤。每个实例都有其独立的数据目录和日志目录,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MongoDB 3.2集群的搭建是一个涉及多步骤的过程,需要对MongoDB的架构、网络规划和Linux系统管理有深入理解。通过正确配置和管理各个组件,可以构建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MongoDB集群,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