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和调度硬件资源。Linux 2.6.19.x内核编译配置选项是定制内核的关键步骤,允许用户根据具体需求选择要包含的功能。以下是对这些配置选项的详细解释:
1. **代码成熟度选项**:这里涉及的是是否显示仍在开发中或未完成的代码与驱动。对于普通用户,通常选择不显示,因为这些不稳定的功能可能带来问题。
2. **常规设置**:
- **Local version -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自定义内核版本字符串,用于区分不同编译的内核。
- **Automatically append version information to the version string**:自动添加版本信息,需要Perl和Git支持,便于版本管理。
3. **内存管理**:
- **Support for paging of anonymous memory (swap)**:启用交换分区或交换文件作为虚拟内存,这是大多数系统必备的功能。
4. **进程间通信(IPC)**:
- **System V IPC**:对System V进程间通信的支持,很多程序依赖此功能。
- **IPC Namespaces**:IPC命名空间,可选,不确定是否需要时可以不选。
- **POSIX Message Queues**:POSIX消息队列,是POSIX IPC的一部分。
5. **进程会计**:
- **BSD Process Accounting**:记录进程统计信息,如创建时间、创建者、内存使用等。
- **BSD Process Accounting version 3 file format**:更新的第三版文件格式,包含更多信息,但不兼容旧版本。
6. **性能监控**:
- **Export task/process statistics through netlink**:通过netlink向用户空间发布任务/进程统计信息,提供更全面的运行时数据。
7. **调度与延迟**:
- **Enable per-task delay accounting**:收集每个进程等待系统资源的时间,有助于性能分析。
8. **命名空间**:
- **UTS Namespaces**:UTS名字空间支持,不确定需求可不选。
9. **安全与审计**:
- **Auditing support**:审计支持,对于需要SELinux等安全模块的系统是必要的。
- **Enable system-call auditing support**:启用系统调用审计,进一步增强系统安全。
10. **内核配置**:
- **Kernel .config support**:将内核配置信息编译进内核,方便后续查看。
- **Enable access to .config through /proc/config.gz**:允许通过/proc/config.gz访问配置信息。
11. **多处理器与NUMA支持**:
- **Cpuset support**:适用于拥有大量CPU的SMP或NUMA系统。
- **Kernel->user space relay support (formerly relayfs)**:为内核到用户空间的大数据传输提供接口。
12. **启动与初始化**:
- **Initramfs source file(s)**:initramfs替代了传统的initrd,用于早期启动过程。
13. **优化与调试**:
- **Optimize for size**:减少内核大小,但可能导致编译错误。
- **Include all symbols in kallsyms**:将所有符号包含在kallsyms中,便于调试。
14. **其他选项**:
- **16-bit UID system calls**:支持过时的16位UID系统调用。
- **Sysctl syscall support**:允许动态调整内核参数,无需重启。
这些配置选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内核的性能、安全性、功能以及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在编译内核时,应根据系统需求和预期用途仔细选择,以确保得到最佳的内核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