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教学心得】
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所有教师和学生。本文是一位有着四年C语言教学经验的教师,孙志岗老师的教学心得分享。他的教学理念在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孙老师强调了教学的局限性,指出教学方法会受到授课内容、学生背景以及教师个性的影响。对于C语言这门基础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不同风格的教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计算机或软件专业的新生,教师需要考虑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而教师自身的特性,如懒惰、耐心、严厉或活泼,也会对教学方式产生影响。
目标方面,孙老师力求忽视自己的存在,让学生成为自我驱动的学习者。他希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掌握C语言,而不仅仅是依赖于课堂讲解。学生的反馈显示,这种方法使他们对C语言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理解了学习的本质,学会了自学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在具体教学手段上,孙老师采用了“奇招怪式”,包括555分制的评价体系,以50%的作业、5%的网上讨论和45%的期末考试作为考核标准。这样的设计有助于让学生提前投入学习,重视日常练习,鼓励课堂外的交流,同时减少临时抱佛脚的可能性。此外,他还设置了难度递减的作业(实验),每周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接近百行代码的程序,通过网络提交,教师在线批改,以此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作弊行为的鉴定和成绩管理的复杂性。
这些作业的设计逐渐增加绝对难度,但相对难度则随着学生技能的提升而降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体会到编程的乐趣。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比如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提前放弃,或者过度消耗学生的精力。
作业内容涵盖了C语言的基础和进阶应用,从简单的温度转换、航空里程累积到复杂的算法优化和矩阵运算。这些作业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C语言的关键概念,如if和while的嵌套、函数调用、算法优化和数据结构的使用。
孙老师的C语言教学心得揭示了一个关键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方法强调实践、独立思考和持续的挑战,使得学生在面临困难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路径,从而更好地掌握C语言并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