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代码的过程。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评价和设计。
**课程介绍**:
周尔强教授的编译技术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编译概述**:这部分会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包括编译器的结构、编译过程和编译器的作用。
2. **简单编译器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编译器,了解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
3.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这是编译器的核心组成部分,词法分析处理源代码的字符流,语法分析构建抽象语法树,语义分析则确保代码符合语言的语义规则。
4. **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编译器会将源代码转换为中间代码,便于进一步优化,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5. **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与分配**:探讨程序在内存中的布局和数据的存储方式。
6. **LCC 语言编译程序的实现**:以LCC语言为例,具体阐述编译器的实现细节。
**课程目标**:
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编译器的理论知识,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理解语言设计背后的逻辑,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编译器开发。
**教学内容**:
课程涵盖了从语言设计到编译实现的全过程,包括编译器各阶段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技术。
**参考书籍**:
除了指定的教材,如《编译技术》(周尔强等编著),还有其他经典教材,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概论》、《SICP》、《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等,这些书籍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课程安排**:
课程共32学时,包括30学时的讲课和2学时的习题课,实验部分有16学时。课程没有期中考试,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10%)、实验(30%)和期末闭卷笔试(60%)组成。
**课程重要性**:
编译技术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历史上多位图灵奖得主,如艾伦·佩利、艾兹格·迪科斯彻、高德纳等,都因其在编译器领域的贡献而获奖,这凸显了编译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地位。
编译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本质,掌握编译器的构造方法,为未来在软件开发、系统优化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