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中,气体放电过程的分析是一门核心课题,涉及到电介质的电气强度以及电介质的物理形态,如气体、固体和液体。电介质作为电的绝缘体或不良导体,其电气现象分为在弱电场下的极化、电导和介质损耗;强电场下的放电、闪络和击穿。气体介质相较于液体和固体介质,其极化、电导和损耗都较弱,并且具有自恢复能力,无老化现象。
气体放电是指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多种形式,包括击穿和闪络现象。气体击穿是指气体由绝缘状态突然变为良导体状态的过程,而沿面闪络是指在气体与液体或气体与固体交界面上发生的放电现象。气体间隙的放电形式多样,包括辉光放电、电晕放电、刷状放电、火花放电和电弧放电。电晕放电时气隙未击穿,而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都是击穿后的放电现象,这些现象可以互相转换。
气体放电过程中,带电粒子的形成和运动是其核心内容。带电粒子是如何形成的?气隙中的导电通道是如何形成的?导电通道形成后如何维持持续放电?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电子平均自由行程是指一个质点在与气体分子相邻两次碰撞之间自由地通过的平均行程,电子在这个过程中从外电场获得动能。原子能级以电子伏为单位,电子伏(eV)定义为1伏乘以1.6×10^-19库仑或焦耳。原子被外界因素作用时,电子跃迁到高能量状态称为激励,所需能量为激励能(We);而电离则指原子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其一个或几个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所需能量称为电离能(Wi)。
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多种方式,包括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和分级电离,这些都需要能量。热电离是气体分子动能转化为电离能量,需要气体分子的能量大于其电离能。室温下热电离概率很低,只有在高温如局部电弧10000K下才有明显热电离。光电离需要光子能量大于气体的电离能,因此可见光一般不能使气体电离,只有短波长的紫外线、X射线、Y射线才能使气体电离。正负离子复合时可能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使其他分子发生光电离,空间光电离是重要的带电质点产生方式之一。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高电压技术中气体放电过程的分析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知识点,从气体介质的特性,电介质的电气现象,到放电形式的分类和带电质点的形成原理,都是高电压技术需要研究和掌握的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电气工程中的绝缘设计、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