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造过程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以构建出能够在微电子设备中执行各种功能的小型化组件。以下是对这个过程的详细解释:
1. **衬底材料**:衬底是集成电路的基础,通常由高纯度的硅晶片构成。为了确保良好的导电性能,衬底会被重掺杂。
2. **N阱与P阱**:生成NMOS(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PMOS(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分别在N型衬底上形成P阱,P型衬底上形成N阱。
3. **浅沟隔离(STI)**:STI技术用于隔离晶体管,防止电流泄漏。它通过在阱区周围挖掘浅沟并填充氧化物来实现。
4. **防击穿注入与阈值调整注入**:这两步是为了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性能。防击穿注入增强器件的纵向击穿电压,减少背栅电阻。阈值调整注入则用来设定MOSFET的开启电压,使得NMOS的阈值电压约为0.6V,PMOS的阈值电压约为-0.6V。
5. **栅极氧化层与多晶硅栅极**:在经过处理的衬底上生长栅极氧化层,通常为二氧化硅,随后沉积多晶硅作为栅极材料。
6. **源区和漏区轻掺杂注入**:这一步是形成晶体管源极和漏极的第一步,掺杂浓度相对较低。
7. **侧壁间隔层**:在栅极两侧形成侧壁间隔层,防止源漏区域的重掺杂影响到沟道区,并保护栅氧层不被进一步掺杂。
8. **源区和漏区重掺杂注入**:完成源区和漏区的形成,同时创建欧姆接触点,确保源漏区域与外部电路的良好连接。
9. **自对准硅化物(Salicide)**:通过硅与金属反应生成硅化物,如TiSi2、WSi2、TaSi2等,提升欧姆接触性能,降低接触电阻。
10. **氧化物绝缘层**:沉积一层氧化物,起到保护晶体管和进行平坦化的作用,确保后续的金属互连工艺顺利进行。
11. **金属层M1和M2**:金属层是实现电路互连的关键步骤。先形成钨塞,然后通过镶嵌工艺(damascene)在氧化物层中形成铜互连,实现M1和M2层的构建。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构造,通过微细的工艺控制,实现了晶体管的精密排列和电路的集成。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展示了这些微小元件的微观世界,直观地描绘了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布局和整个集成电路的复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