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通 讯
2008 年第 1 期(总第 359 期)
内部资料 供教学科研参考
山东大学科技处 2008 年 3 月 12 日
本 期 要 目
★山东大学 2008“人才年”实施方案(节选)…………( 2)
★中国科学:进步与自信、差距与动力的联想
——2007 年 SCI 论文统计分析………………………( 7)
★关于创新型国家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建议.………….(14)
★造就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培养体制
及机制研究(节选)................………………………..(25)
★人才战略与高校管理机制创新………………………..(48)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高校人才管理模式研究………..(55)
本期关注
1
山东大学 2008“人才年”实施方案(节选)
http://222.206.1.130:8000/zxb/49198.nsf/fa65745ae14925d2c82566e002c5ecf/
042357450b952ead482573fc000cd7bf?OpenDocument
培养和造就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优秀人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 。
2008 年是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的关键一年,学校面临着一系列重
大发展机遇:我国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战略已开始实施,这是高等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同时,我国的发展也需
要大学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人才,这是我校应担负起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
责任。面对这些难得的重大机遇与责任,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用最大的决
心和最大的气力把握机遇、培养造就和延揽人才。另一方面,合校以来我校虽
有长足进步,但与国内其他一些发展势头强劲的一流大学相比却仍有明显差距;
国内外大学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全校上
下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为此,学校把
2008 年确定为“人才年”并制定本方案。
“人才年”的主旨是“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强化尊重
人才、服务人才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为中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二、树立“大人才观”。把学生培养、教
师和管理支撑团队建设纳入“人才年”工作方案,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三、
注重制度与文化建设。在校内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汇聚的管理制度、
运行机制和大学文化,建设一系列人才培养与成长平台,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
脱颖而出的环境,为人才成长培育一方沃土。四、坚持在开放环境下培养造就
人才。坚持开放发展,激励和推动教师学生走出自我、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走向世界,在开放的环境中担承责任、经历磨练,让人才成长于充满机遇和挑
战的社会和世界舞台。五、纯化学风校风。完善学术规范和学术纪律处分制度,
严肃处理学术违纪行为,维护学校学术声誉,维护学术尊严。
“人才年”的重点工作共有十项:学风建设、杰出学者的造就与延揽、青年
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
创新、学生人格培育和全面发展、人事制度改革与学术评价机制创新、管理团
队与支撑服务团队建设、支撑条件建设与经费保障、和谐校园与文化建设。
一、学风建设
1.完善学术规范和学术纪律
2
保持和发扬山东大学勤奋、严谨、求是、创新的优良学风,为科研人员从
事学术创新、为学生提高素质和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术学习环境。完善《山东大
学学术纪律处分规定》,进一步明确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过程应该遵循
的学术规范,完善课题立项、科研过程、论文、论著写作、成果评审等一系列
的学术活动行为规范;明确各类学术违纪行为的处分措施。
2.严格执行学术规范和学术纪律
强化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在学风维护中的工作职能,负责对学术不端和违纪
行为的受理、调查、认定及提出处分意见等任务;进一步规范学风维护各项工
作;完善学术激励和惩戒机制,及时惩处一切学术违纪行为;将学术道德纳入
学术评价体系,并严格实行“学术违纪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学术规范的教育,
使学术纪律成为山大学者人人遵守、决不可逾越的底线,在全校形成严谨求是、
追求卓越的良好学风。
二、杰出学者的造就与延揽
1.杰出学者数量明显增加
充分利用教育部在我校设置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和山东
省委、省政府在我校设置的“泰山学者”岗位,以延揽和造就杰出学者为重点,
超前谋划,锁定目标,由海内外著名学术机构延揽优秀人才;同时在校内确定
一批培养对象,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做好“长江学者”和“泰山学者”聘任工作,实
现杰出学者总量的大幅增长,新增“长江学者”和“泰山学者”10 人以上,国家杰
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 人左右。
2.大力引进优秀人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实施山东大学“齐鲁学者”特聘
教授计划,采取个性化引进方式,引进海内外杰出学者,加大资助力度,支持
他们开展创新性研究,为其成长创造条件。按照“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
量、持续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新聘教师进入程序,提高入门质量,把新招
聘教师的重点放在一流的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
优秀人才上,尤其注重大力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来校工作,年度引进 150 名
优秀教师,其中有长期海外经历的博士 50 名,并逐步成为今后新聘教师的主
体。制定并着手实施《山东大学项目专家管理办法》,聘请国内外学术休假专
家和退休知名教授以项目形式来校任职任教;继续执行山东大学讲座教授、兼
3
职特聘教授和流动岗位教师聘任制度,吸引国内外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
以各种方式来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中的组织指导作
用。
3.加快提升学校优秀人才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发
展需求,善于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具有崇高道德风尚和人格魅力、能
够团结一批科技人才共同奋斗的杰出科学家;支持他们主持或参加国家重大科
学研究计划,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拨专款设立“山东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基
金”,在青年教师当中选拔一批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最具希望进入本学科
核心领域学术前沿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大资助力度,与国家的人才培
养计划有机衔接,形成合理梯次,为杰出人才的不断涌现奠定基础。鼓励各学
院采取多种方式,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提高教
师在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开展研究与合作的能力。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以杰出学者为核心,培育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增强创
新团队对青年人才的吸纳培育能力;逐步把团队优势扩大为学科优势,以促进
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团队进入国家及省部
级创新团队行列,其中 3 个以上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或教育部创
新团队。
4.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将杰出人才的造就与引进列入各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目标。各学院和校属科
研机构须根据学科发展需求,调整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确定近期目标,
明确各类拟培养造就人选和引进对象,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加
大工作力度,形成人事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联动、系统推进的人才工作长效
机制。
三、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四、本科生培养“质量工程”
五、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
六、学生人格培育和全面发展
七、人事制度改革与学术评价机制创新
1.积极推进用人制度改革
4
依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
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公开招聘制度 。
2008 年上半年完成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规范设置各类各级专业技术岗位,
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分级学术评价标准,明确岗位职责、聘用条件、权
利义务和聘用期限,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通过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优秀人才开展创造性工作和杰出人才脱颖
而出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良好的制度条件。改革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真正做到科
学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实现设岗、
选人与做事的有机统一。完善国家及教育部重点科技平台、基地与创新团队的
人事管理机制。制定《山东大学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总量控制、调整结
构、分类管理、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进一步规范编制管理、强化岗位设置、
完善聘任机制,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
制和约束机制。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
法制管理的转变,建立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从注重单纯提高个人
待遇向引导鼓励人才想干事业、干成事业和干大事业方面转变。落实岗位设置
聘任后工资兑现工作,积极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工作的探索;认真落实《劳动合
同法》等法规,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劳动用工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劳动用工行
为,加强对劳动用工队伍的管理;进一步加强评估检查和考核,规范人事合同
管理,对未按聘用合同履行职责的个人,坚决按照合同和有关规定取消资格或
停止资助。
2.改革人才遴选和学术评价机制
进一步强化基层学术组织在人才遴选中的主体作用,严把人才遴选质量关。
评价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学风和科学精神、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团结协
作精神等方面素质。坚持公开遴选、平等竞争、择优支持、合同管理的原则。
探索和制定按学科较细密分类的人才评价标准,实施人才分类管理,根据学科
和岗位的不同特点,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绩效提高为导向,由品德、知
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同行专家、专业组织和学生多元参与的发展性教
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引领学术事业发展。改革现行学术评价制
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