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与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试题主要测试考生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下将详细解析部分题目,帮助理解相关知识点:
1. 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D)复述策略。这是一种有效的记忆策略,通过在脑中重现学习材料,增强记忆效果。
2.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C)检验假设。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实验或逻辑推理验证假设的真实性。
3.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防止失败的倾向。这两种动机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4.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开展到(C)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具备逻辑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
5. 只能进展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一样。
6. 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B)联结说的三大定律。这是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核心原则。
7. 在意识水平上对思想的表象的加工是(D)认知学习。这涉及到个体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8. 小学生为了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这种需要是(C)附属内驱力。这属于外部动机,源于他人的认可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9. 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称之为(C)个别化教学。这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他们按自己的节奏学习。
10. 学生形成道德认知的两个基本环节是(A)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道德观念涉及对是非的理解,道德评价则是个体对自身行为道德性的判断。
11.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刺激情境。问题情境是引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环境。
12.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说明其思维具有(A)流畅性。流畅性是创造力的一个指标,表示思维的灵活度和生成想法的速度。
13. 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C)两难故事法。通过让儿童对包含道德冲突的故事进行判断,揭示他们的道德发展阶段。
14.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倾向称为(A)品德。品德是个体道德品质的体现。
15. “典范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D)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16. 学习者因典范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我们称这种强化为(B)替代强化。这在模仿学习中尤为显著。
17.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B)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8. 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B)场独立型。这类个体更依赖内在判断,而不是外界环境的线索。
19. 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主要用来摸清学生的现在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A)诊断性评定。这种评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个性化教学。
以上解析涵盖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多种概念,包括记忆策略、问题解决、动机理论、认知发展、教学方法、道德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