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及练习巩固是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策略。
以读为本,意味着将朗读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语言,增强语感,还能通过语音、节奏和情感的表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叶圣陶先生的“吟诵”理论强调了朗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内化文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朗读,如正确朗读(确保发音准确,语音清晰),流利朗读(读得连贯自然,不中断),以及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语气变化传达文本的情感)。例如,在阅读《钓鱼的启示》时,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语气来表现对大鲈鱼的惊奇或得意,这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并发挥主体作用。
读中感悟,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这需要教师设计各种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我发现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难词并学习发音,理解课文主要思想,分享阅读后的感受,甚至重新创作或改编文本。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意图,同时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通过描绘杨梅树在雨中的画面,激发学生运用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对场景的感受,这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对文本深层意义的领悟。
此外,练习是巩固阅读技能的关键。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如复述故事,完成阅读理解题,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应设计多样化且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落实“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使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提升审美体验的重要工具。通过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和不断的练习,我们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的旅程中收获知识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