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肉腐败变质及其控制】\n\n生鲜肉,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从屠宰后的肉品开始,一系列生理和化学变化可能导致肉的腐败变质,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和食品安全。了解这些变化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确保肉类质量的关键。\n\n一、屠宰后肉的变化\n\n1. 尸僵:动物死亡后,肌肉内的糖原通过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导致pH值下降,肌肉硬化。这一过程称为尸僵,不适合直接食用或加工。\n\n2. 解僵: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中的乳酸会被逐渐代谢,肉质重新变得柔软,这个阶段称为解僵。\n\n3. 自溶:肉品中的蛋白质在自身的酶作用下发生分解,称为自溶。长时间暴露在常温下,肉的组织酶会分解肌肉和脂肪,导致肉质变差。\n\n4. 腐败:当肉被微生物污染,或者自身组织酶活动增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开始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导致腐败。腐败过程中,会产生氨类、有机酸、酮酸等,产生恶臭气味。\n\n二、肉的腐败因素及腐败现象\n\n1. 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如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酵母菌和霉菌。\n\n2. 温度:最适宜腐败的温度在20~25℃,高温加速腐败,低温可以延缓腐败。\n\n3. 空气、水分和酸碱度:缺氧环境腐败缓慢,氧气充足则加速腐败;弱碱环境利于腐败细菌繁殖;高水分含量也容易导致腐败。\n\n腐败现象包括肉色变暗、发黏、有异味、肉汤浑浊等。\n\n三、热鲜肉的制作与污染来源\n\n热鲜肉是指刚屠宰未经尸僵处理的肉,肉质柔软,但易受污染。污染来源包括动物体内原有的微生物,以及宰杀、冷藏、运输过程中的外源性污染,如环境卫生、工具、水源和个人卫生状况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病弱、疲劳过度的动物更容易被微生物侵入。\n\n四、控制措施\n\n1. 控制温度:热鲜肉应尽快冷却,以减缓腐败速度;冷冻肉需保持在冰点以下,延长保质期。\n2. 杀菌消毒:宰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宰后及时清洗和消毒设备,避免微生物滋生。\n3. 快速冷却:使用冷却技术,如冷水喷淋或冷风冷却,以快速降低肉的中心温度。\n4. 包装保鲜:采用密封包装,减少氧气接触,延缓脂肪氧化和微生物生长。\n5. 存储管理:合理储存,避免温度波动,定期检查库存,及时处理异常产品。\n\n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保障生鲜肉的安全和质量,减少消费者食用不新鲜肉品的风险。对于肉类加工企业和零售业来说,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是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