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欧洲诸国专制制的形成是16世纪至17世纪期间,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阶段。这一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和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君主专制制度应运而生。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特征是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立法、行政、司法于一身,依靠官僚体系和常备军来维护国家秩序。
1. 君主专制制度的起源: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导致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加剧。封建贵族阶层逐渐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崛起,两者之间的力量均衡使得君主得以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得到了两个阶级的支持,逐步建立起专制统治。
2. 君主专制的本质与特征:虽然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性质,但君主专制是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通过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实现的。国王以“君权神授”为理论基础,实行集权统治,控制立法、行政、司法,并推行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如重商主义和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16世纪,法国经济快速发展,手工业工场出现,对外贸易增长,商人资产阶级崭露头角。国债制度和包税制度的早期发展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支持。同时,农民社会地位改变,许多人因沉重的赋税和高利贷而破产,加剧了社会分化。在这个过程中,贵族阶层的权力虽然受到挑战,但仍试图通过加强王权来维护自身利益,但地方割据势力的消除并非一帆风顺,如法王路易十一时期的努力。
4. 各国专制制度的差异:法国、英国、西班牙和俄国等国在建立专制制度时,由于各自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专制统治的具体方式和君主权力的强弱也各有特色。例如,英国的专制王权在限制贵族权利的同时,也注重议会的作用;法国的专制制度则更强调国王的绝对权威。
5. 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的关系: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他们开始与专制王权产生矛盾。资产阶级追求更大的经济自由和政治权力,最终导致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如法国大革命,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启了现代国家的新篇章。
欧洲诸国专制制的形成是历史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既是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演变,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