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PPT学习教案主要围绕的是鄂教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诗《大林寺桃花》,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白居易是唐朝中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风格通俗易懂,深受大众喜爱,晚年自号“香山居士”。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四月时节登临庐山大林寺时,发现山寺内的桃花正盛开的景象,与山下已凋谢的春花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在平原地区的四月,春花已经凋零,春天的气息逐渐消退。第二句“山寺桃花始盛开”则描绘了大林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桃花在此时才开始绽放。这里的“芳菲”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而“山寺”则指庐山上的大林寺。
接着,诗的后两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惊喜的发现。原本以为春天已经过去,无处寻觅,却在不经意间在大林寺找到了春天的踪迹,展现了春天的调皮和隐藏。
在PPT的学习内容中,还提供了关于诗词的注释,如“人间”指的是平原村落,“芳菲”指的是盛开的花,“长恨”表示常常遗憾,“觅”是寻找的意思,“大林寺”位于江西省庐山,“不知”意味着意想不到,“此中”指的是深山的寺庙。此外,还有词汇扩展,如“可恨”、“回归”、“觅食”、“转身”等,以及诗词的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译文解释了诗的意境,大林寺因为海拔较高,气候较晚,所以桃花的盛开时间比平原地区晚,使得春天在这里得以延续。PPT鼓励学生们去探索为什么山里的桃花会开得迟,引导他们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章以求解惑。
这篇PPT教学资料通过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古诗,让学生们了解到地理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洞察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