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分析》
本课程主要探讨了与广播电视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涵盖了声波传播、音调感知、音色解析、听觉方向感、频段划分、电离层与电波传播、模拟调制解调技术以及传声器和扬声器的相关知识。
声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传播的距离,通常用符号v表示,单位为米每秒(m/s)。在15度的温度下,声速约为340m/s。不同介质对声速的影响显著,例如钢中的声速远高于软橡皮。音调的感觉主要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听起来越高。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而超声波则是高于20kHz的声音。调幅广播的音频频率通常低于4.5kHz。
音色是人们判断声音特征的关键,它是由基波和各种谐波共同构成的。基波是幅度最大、频率最低的成分,而谐波是幅度较小、频率与基波成整数倍的正弦波。这些谐波的存在使得实际声音不再是简单的正弦波。
听觉的方向感是通过双耳接收到的声音在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上进行判断的。低频率的声音,人们主要依靠时间差来定位,而高频声音则更多依赖声强差异。人类在水平方向的声源定位能力要优于垂直方向。
在频段划分方面,广播电视占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有明确的定义,如中波、短波、甚高频(VHF)和特高频(UHF)。不同频段对应不同的传播特性和应用,如中波常用于国内广播,短波用于国际广播,而VHF和UHF则主要用于电视和调频广播。
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其中D层对中长波吸收强烈,而F2层则对短波反射起到关键作用。超短波可以穿透电离层进行远距离传播。
传播路径和特点方面,天波、空间波和地波是电波传播的主要形式。模拟调制技术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其中调幅(AM)和调频(FM)是广播实践中最常用的两种。调制是将音频或视频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解调则是恢复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频(FM)具有许多优势,如限幅性能好、失真小、信噪比高,音质优于调幅,但其覆盖范围相对有限,且易受寄生调频干扰。传声器作为声音转电信号的关键设备,有多种类型如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式和无线传声器,其技术指标包括灵敏度、频率响应、指向特性和固有噪声等。
扬声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装置,虽然效率不高,但在高保真放音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扬声器类型包括纸盆式、球顶式和号筒式等。
这份PPT学习教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声学、电磁学、信号处理和设备原理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广播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