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石之一,它的原理和职能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之中。第七章税收原理的学习,旨在深入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特征、本质特点以及税收的依据和职能。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税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税收原理的概述为我们打开了理解税收的窗口。税收不仅是国家获取财政资源的方式,更是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工具。不同的经济学家对税收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学者塞利格曼将其视为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强制性费用征收,英国的道尔顿将其看作公共团体的强制性捐输,而日本的金子宏则强调税收是基于法律无偿向私人征取的资金。这些观点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税收的公共性质和强制性质。 税收的特征是理解税收原理的关键。税收的“三性”——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构成了税收制度的基础。强制性体现了国家的主权,即国家有权依法对纳税人征税,纳税人则必须依法纳税。固定性保证了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使得纳税人能够预知自己的税收负担,从而更好地规划经济活动。无偿性则表明国家征税与纳税人的直接利益无关,国家无需对税收进行等值的直接返还。除此之外,税收还具有其他特征,如依据课税权征收、不存在直接返还性、以财政收入为目的且与国民承受能力相适应,以及通常以货币形式课征。 税收的本质特点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其概念的认识。国家主体性强调税收征税权的专属,公共目的性则指明税收的主要用途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政权依托性表明税收的征收是依托国家政治权力而非财产权,单方强制性意味着税收是国家单方面制定的,无偿征收揭示了税收无需偿还的特性,标准确定性则指出了税法中对课税要素的明确性。 税收的依据和职能是税收原理的深层次内容。税收的依据是国家征税的合法理由,它反映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早期的公需说认为税收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交换说则认为税收是公民对国家服务的回报,反映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关系。税收的职能不仅限于筹集财政收入,它还包括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特定政策目标。税收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可以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税收原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概念和定义的把握,更是在理解税收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平衡效率、公平和合法性,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原理的深入学习对于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经济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剩余63页未读,继续阅读
评论星级较低,若资源使用遇到问题可联系上传者,3个工作日内问题未解决可申请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