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尤其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处理有理数乘法时,我们需要理解几个关键规则:
1. 符号规则: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例如,计算(-3)×(-5)时,由于有两个负因数,结果为正,即15。而在(1)2×3×4×(-5)中,负因数只有一个,所以结果为负,即-120。
2. 零乘任何数等于零:如果有乘数为0,那么整个乘积就是0。例如,(-2003)×0=0,无论其他因数是多少。
3. 运算顺序: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表达式中,应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第4页的例子中,1+0×(-1)-(-1)×(-1)-(-1)×0×(-1),首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最终结果为0。
4. 简便运算: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可以寻找简便方法以简化计算。例如,(-4)×(-7)×(-25)可以通过组合数字来简化,将-4与-25相乘得到100,再乘以-7得到-700。
5. 绝对值相乘:在计算有理数乘积时,通常会涉及绝对值的计算。例如,计算(-1999)×(-2000)×(-2001)×(-2002)×2003×(-2004)×0时,虽然看似复杂,但由于0乘任何数都等于0,因此整个表达式的结果直接为0,无需计算其他项。
6. 新运算和扩展应用:在某些问题中,可能会引入新的运算符,如定义 xy=xy+1※。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按照给定的规则进行计算。例如,140※相当于140×140+1,而(-5)※(-3)※(-2)需要连续应用这个规则。
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有理数的乘法不仅涉及到基础的乘法规则,还可能与绝对值、运算顺序和新定义的运算符相结合,要求学生具备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熟练掌握这些规则能够帮助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同时,对比小学阶段仅涉及正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引入了负数和0的概念,使得运算更具有挑战性,也更全面地反映了数的性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如在课程小结中提到的问题,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在作业部分,P38-39习题1.4的题目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