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运算在数据库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和查询中。关系运算主要分为两类: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1. 笛卡儿积:这是关系运算的基础,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两两配对组成的新的集合。例如,如果D1有m1个元素,D2有m2个元素,那么D1和D2的笛卡儿积将有m1乘以m2个元素。比如D1={1,3,5,7}和D2={2,4,6},它们的笛卡儿积会有12个元组,每个元组由D1和D2的元素组成。
2. 关系:在数据库中,关系是一个表格形式的数据结构,它由若干个元组(行)和属性(列)组成。比如,"学生"关系可能包括"学号"、"姓名"和"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属性。关系的元组不重复,属性值也是不可再分的单值。
3. 码(键、关键字):码是能够唯一标识关系中每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超码是指能唯一标识每个元组的属性集,它可能包含多个属性。候选码是能唯一标识每个元组的最小属性集,主码是从所有候选码中选定的一个作为主要的识别方式,而备用码则是其他非主码的候选码。外码是关系中的某个属性,它不是当前关系的主码,但对应于另一个关系的主码,用于建立不同关系间的联系。
4. 关系完整性:这是保证数据库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的规则。实体完整性要求主码字段不能为null;参照完整性确保关系间引用的正确性,即被参照关系的主码在参照关系的外码中要么为空,要么匹配被参照关系的某个主码;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特定关系的额外约束,如限制某些属性的取值范围。
5. 关系运算:
- 并(Union):两个关系的并集包含了所有两个关系中存在的元组,去除重复的。
- 交(Intersection):两个关系的交集只包含同时存在于两个关系中的元组。
- 差(Difference):第一个关系中存在,但第二个关系中不存在的元组。
- 笛卡儿积(Cartesian Product):两个关系的所有元组两两配对形成的集合,如果关系A有4个属性和4个元组,关系B有3个属性和3个元组,那么A×B将有7个属性(A的4个加上B的3个),12个元组(4乘以3)。
- 选择(Selection):根据指定条件选择关系中满足条件的元组。
- 投影(Projection):从关系中选择指定的属性形成新的关系。
- 连接(Join):根据公共属性将两个关系合并成一个新的关系。
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关系(学号,姓名,班级号)和"班级"关系(班级号,专业,教室),通过班级号这个公共属性可以进行连接操作,以获取每个学生的专业和教室信息。同样,通过选择运算,我们可以筛选出所有未选修任何课程的学生信息。这些运算在SQL查询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以实现复杂的数据检索和分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