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古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的学习涉及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山中杂诗》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作品,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通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等诗句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心情。诗中的“窥”字用得巧妙,体现出竹林的幽深,而“云从窗里出”则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角度。
2. 诗词意境分析:《山中杂诗》通过对山烟、竹日、飞鸟、出窗之云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恬静自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种意境的构建对于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有重要作用。
3. 语言艺术:吴均的“骈体文”提倡在文学创作中使用骈偶句,增强了文字的韵律美。在《山中杂诗》中,对仗工整,如“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体现了骈体文的特点。
4. 古诗词教学方法:PPT教案提供了教学策略,包括对诗词画面的描绘、情感分析、词汇探讨,如“窥”与“望”的对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手法。
5. 诗词表达情感:《竹里馆》是王维的作品,通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句子,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诗中的“独坐”、“弹琴”、“长啸”等词,揭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宁静。
6. 诗词理解与赏析:《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的名篇,运用了连续的地名,形成了一幅旅行画面,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其中“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入”和“流”形象生动,赋予月影动态美感。
7. 诗歌情感解读:《春夜洛城闻笛》通过《折杨柳》的乐曲引出思乡之情,展现出李白对故乡深深的怀念。《折杨柳》作为古人的离别象征,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共鸣。
总结: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的学习,旨在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语言技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