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存在的,能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经济价值并提升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它们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在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可以自我更新,但如果过度开发,可能会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例,它曾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主要能源,影响了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随着技术进步,能源结构逐渐转向石油、天然气,而现在则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布局上。在农业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高,地形、气候和水文等条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社会中,矿产资源成为决定性因素,例如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而在后工业化阶段,虽然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深度持续扩大,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它们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和潜在性等特点。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是洪涝灾害,由洪水和雨涝两种形式组成。频繁的洪涝灾害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貌特征、江河流量变化以及植被分布等因素有关。此外,人类活动如城市化、森林砍伐等也会加剧洪涝灾害的影响。
判断自然灾害的关键在于它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危害性,即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发生的自然事件,且能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损失。对于洪灾的形成,需要考虑“来水”、“容水”和“去水”三个环节,其中“容水”和“去水”的能力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
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例如,在风能资源的利用上,南海冬季的东北风能密度等级较高,适合建设风力发电站。这要求我们在规划能源结构时,不仅要考虑资源的丰富程度,还要关注地理环境和可持续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自然灾害的管理和防范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面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时,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对机制,以减轻其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