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在中国的布局】 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根据中投参谋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东部地区的北京、长三角(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广东)是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集聚地。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储备和市场潜力,为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北京作为首都,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头羊。上海和深圳则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了大量人工智能企业入驻,形成了稳固的三大核心城市。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出色,尤其是在专利和企业影响力方面超越了广州,显示出其在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中西部地区,如重庆和四川,也开始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重庆市积极推动建立人工智能研发创新中心,专注于核心器件、智能硬件和软件技术的研究。贵州省则推出“互联网+人工智能”专项行动计划,旨在深度融合互联网与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形态的智能化水平。 在政策层面,多个省份发布了相关行动计划。黑龙江省鼓励企业开发智能消费产品,如虚拟现实和生活服务机器人。福建省大力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计划到2018年智能硬件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天津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强调人工智能、高性能服务器等核心关键技术的开发。上海市则走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结合的前沿,推动“类脑人工智能”研究,并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上海脑计划”。 这些地方政策的出台,不仅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还推动了产业链的完善,如智能硬件制造、云制造、智能终端产品和服务等。各地政府通过支持产学研合作,建立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旨在构建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总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逐渐追赶的态势,且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制定并实施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升级,为“智能中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政策引导和技术进步,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本内容试读结束,登录后可阅读更多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剩余4页未读,立即下载
评论星级较低,若资源使用遇到问题可联系上传者,3个工作日内问题未解决可申请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