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该体系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四个阶段。
1. 风险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它涉及到对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其潜在危害。
2. 风险点分级通常分为5级,其中1级代表最危险。企业需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进行评估。
3. 在风险分级中,红色通常代表最高级别的风险,表示极度危险,需要采取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
4. 风险管控层级应按照从公司到岗位的顺序逐级上升,确保高风险得到更高层次的管理。
5. 危险源不仅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情况,也包括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治理因素四类。
6. 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的结合,它是评估和控制风险的基础。
7.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第一步,通过系统性地识别和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8. 风险评价是风险管控的基石,包括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风险等级。
9. 企业在选择控制风险的措施时,需要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10. 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应根据自身实际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来制定,不必统一。
11. 企业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12. 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的领导和推进。
13. 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的各种属性,如位置、状态、风险等级,以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用于全面管理风险。
14.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还包括效果验证与更新,确保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
15. 风险分级是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的,根据风险程度划分等级。
16.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且逐级落实管控措施。
17. 企业应在工作岗位上公示安全风险告知牌,包括风险点信息、责任人等,并用颜色标识风险等级。
18. 一级风险点通常需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以便员工了解并防范。
19. 对重大风险,应采取相对高级别的风险限制方法,并实施多级限制,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0. 员工应熟悉本岗位的危险源及相应的管控举措,以履行个人职责。
21. 体系建设实施阶段包括宣传发动、培训、落实分工等步骤,确保全员参与和理解。
22. 危险源分级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以全面评估风险。
23. 在落实分工阶段,企业需制定风险管控清单,明确每个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24. 培训内容应涵盖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风险点的排查方法和管控措施的理解。
25. 专业组在体系建设中负责本专业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风险得到专业层面的管理。
总结来说,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体现,它要求企业全员参与,从上至下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分级和控制,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降低,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运营安全和员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