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十问十答》这篇讨论主要围绕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意识与智能的关系、通用智能的定义以及强智能的衡量标准展开。文章由李向阳和吴锋两位专家撰写,他们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解析。
关于意识、智慧和智能的关系,李院士提出,意识是一种感知自身存在的感觉,而智能则涉及到对环境的感知和处理。他以房间内的传感器为例,说明单纯的感知信息并不等于具有意识,而当系统能够综合信息并作出决策,如调节环境以提高人的舒适度时,这可以被视为某种程度上的智能。然而,意识不仅仅是感知,还需要“觉”,即能够从感知中提取与自身相关的隐含信息。尽管计算机具有计算智能,但缺乏意识,因为人类用户提供了这一缺失的部分。
通用智能被定义为跨领域的普遍性智能,与强智能不同。强人工智能追求的是在特定任务上超越人类的表现,而新一代人工智能则致力于拓宽智能的领域。以AlphaGo为例,它在围棋比赛中胜过人类,显示了在特定任务上的强智能,但其学习过程和人类大相径庭,这引发了对强智能定义的讨论。通用智能则强调像人一样能处理多种任务,但并不一定要求在所有方面都超越人类。
再者,文章探讨了生物本能与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差异。生物的本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则受到人类需求的影响。例如,情感机器人表现出的情感更多是为了与人交流,而非真实的情感体验。
文章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上已经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但是否需要模拟生物的情感波动仍存在争议。情感的剧烈波动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有益,但也可能导致过度消耗。人工智能是否需要这样的机制,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逐步触及意识、通用智能和强智能的界限。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追求技术的深化,也注重拓宽应用范围。然而,如何定义和实现真正的智能,尤其是与人类意识和情感相关的部分,仍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课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将持续挑战我们对智慧和意识的理解,并可能在未来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