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分子组成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如题目中的菜刀生锈。物理变化则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外在特性改变,但其本质未变,如湿衣晾干、铁丝弯曲和冰雪融化。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如蒸馏水;而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矿泉水、牛奶和食醋。
3. 分子的性质: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因此我们能闻到茶香,这是分子扩散的结果。选项C正确。
4. 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选项C正确,D选项错误,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而不是质量分数。
5. 化学稳定性:
稀有气体如氖(Ne)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6. 化学符号的理解:
2H表示2个氢原子,是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来表示原子的数量。
7. 游离态元素:
游离态指的是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液态氢气中的氢是游离态。
8.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监测中,通常不将氮气(N2)计入污染指数,因为它对环境无害。
9. 化学变化的特征:
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证明了化学变化的发生,因为有新物质生成。
10. 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1. 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浓硫酸溅到皮肤上需先用大量水冲洗,不能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加热试管时不应对着人。
12. 药品说明书中的成分:
药品说明书中所标的成分通常指的是元素含量,而非单质或化合物。
13. 物理变化中的不变量:
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保持不变,而分子的运动、间隔及物理性质可能会变化。
14. 混合物的分离:
固液混合物可以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进行分离,例如食盐和细沙。
15. 实验室药品处理:
剩余药品应倒入指定容器中,不可带回家或随意倾倒。
16. 实验操作安全:
此处涉及实验操作错误与可能后果的关系,未提供具体图片,无法分析。
17. 单质的识别:
Fe是金属单质,MgO、H2O和CO2都是化合物。
18. 化合物的化学式:
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4,结合氮和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得出化学式为N2O。
19. 量筒的使用:
准确量取7mL水应选用10mL量筒并配合滴管。
20. 化学符号的理解:
用H表示氢原子,O表示氧原子,H2O表示水分子。
21. 化学式的书写:
(1) CO2 (二氧化碳)
(2) O2 (氧气)
(3) SO2 (二氧化硫)
(4) He (氦气)
(5) N2 (氮气)
22. 物质的命名与分类:
氢气(H2)是单质,银(Ag)也是单质;MgO是氧化镁,属于化合物;SO2是二氧化硫,化合物;Ca(OH)2是氢氧化钙,化合物。
23.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俗称“石灰水”;大理石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4.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1) 分子运动使得香味扩散。
(2) 饼干吸湿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 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4) 石灰水表面白色固体是碳酸钙,由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
25. 苯的性质:
(1) 苯的物理性质包括无色、特殊气味、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80.1℃,熔点5.5℃。
(2) 化学性质包括能与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反应,以及能在空气中燃烧。
(3) 燃烧表达式:苯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4) 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化学式C6H6。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变化、物质分类、分子性质、空气组成、实验安全、化学方程式书写、物质性质分析等多个方面,适合初三上册化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