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核心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从给定内容中提取的知识点详细说明:
1. 计算机发展阶段:
-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引入了操作系统和高级编程语言,开始用于事务处理。
-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应用更加广泛。
-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出现。
2. 计算机应用分类:
- 数值计算:涉及大量的数值计算,适用于科学计算。
- 数据处理:处理事务数据,数据输入输出量大,计算相对简单。
- 过程控制: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要求高实时性和可靠性。
-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用于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
-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例如因特网(Internet)。
- 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智能,用于代替某些脑力劳动。
3. 计算机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
- 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扫描仪,用于数据和命令的输入。
- 输出设备:如显示屏、绘图仪,用于结果信息的输出。
- 微型计算机技术性能指标:包括字长、主频(时钟频率)、运算速度(MIPS)、存储容量等。
-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RAM和ROM)和外存储器(硬盘、软盘等)。
- 总线:系统部件间信息传递的公共通道,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 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Linux,管理系统资源和用户界面。
4. 存储系统:
- 内存信息存储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 存储系统容量单位换算: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通常是暂时存储数据,外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
5. 显示设备:
- 显示屏(监视器)是输出设备,能显示图形或文字信息,分为CRT显示屏、液晶显示屏和等离子显示屏。
- 显示卡(显卡)用于驱动显示屏,需与显示屏匹配,性能指标包括分辨率、灰度级和刷新率。
6. 硬盘存储:
- 硬盘(温彻斯特技术)通常容量大,读写速度快,分为逻辑硬盘和物理硬盘。
7. 计算机软件系统:
-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
- 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系统Microsoft Word、计算机辅助绘图系统AutoCAD等。
8. 计算机性能指标:
- 字长:影响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重要参数。
- 主频(时钟频率):影响计算机速度的关键指标,使用MHz计量。
- 运算速度:通常以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计量。
9. 计算机可靠性与维护性:
- 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衡量,越大表示系统性能越好。
- 可维护性用平均修复时间(MTTR)衡量,越小表示系统越容易维护。
在准备自考复习资料时,以上知识点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帮助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核心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特别注意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和换算方法,并熟悉相关技术的历史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