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教育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本模拟试题主要测试了教育心理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填空题
1. 陈述性知识学习可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类。
2. 概念可以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途径习得。
3. 教学测验可以分为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
4. 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发现法。
5. 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
1. 该教学目标的错误在于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行为变化。
2. 正确的陈述是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只有较低的正相关。
3. 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4. 要想取得最佳记忆效果,学生应该继续朗诵3遍。
5. 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经济实用。
三、判断题
1. 错误,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是基础研究而非应用研究。
2. 错误,强化物在反应之后出现。
3. 错误,精加工策略是通过添加相关联的新信息来帮助记忆。
4. 错误,C—A公式无法完全用S—R模型解释,因为涉及认知过程。
5. 错误,培养创造力并非仅通过思维训练课。
6. 错误,运动技能的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类似。
7. 错误,态度或品德改变的关键是认知失调。
8. 正确,反省认知对策略迁移至关重要。
9. 正确,陈述性组织者提供了上位关系。
10. 正确,练习的多样性和重复性对学习有益。
11. 正确,练习设计兼顾定势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12. 错误,高焦虑可能阻碍学习。
13. 正确,按智力水平教学旨在缩小学习速度差异。
14. 正确,动机是学习的前提。
15. 正确,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一定掌握水平。
16. 正确,个别化教学考虑了学生差异。
17. 正确,中等水平的动机、焦虑和竞争有利于潜力发挥。
18. 正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体现了行为目标。
19. 错误,客观测验主要测量低层次能力。
20. 正确,品德是情境和稳定性的结合。
四、名词解释
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及心理发展的科学。
2. 认知结构:个体对知识的组织方式,包括概念、命题和图式等。
3. 成就动机:推动个体追求目标,力求成功的一种心理倾向。
4. 替代强化: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而产生的强化,影响自己的行为。
5. 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迅速、准确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五、简答题
1. 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包括: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3.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外因素包括:生理成熟度、先前经验、指导和反馈、动机、心理准备状态以及环境因素。
4. 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通常呈正相关,但并非线性关系,高智商并不总是确保高成绩,其他因素如动机、学习策略等也起重要作用。
六、论述题
1. 现代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主要包括强调共同成分、关注学习策略的教授、提倡情境化学习和强调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提高迁移能力。
2. 品德心理结构通常包括道德认知(对道德规范的理解)、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情感反应)和道德行为(实际的道德行动),三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个体的品德体系。理解这些结构有助于设计有效的品德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