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讲述了利润的确定和分配,这是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到企业经营成果的评估和后续的利润分配策略。利润的确定通常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资产负债表法和利润表法。
资产负债表法,又称为理论上的资产负债观,是通过比较期初和期末的资产净值来计算利润。在案例一中,商人王某的期末资产减去期初资产得到18.5万元,这就是他的利润。这种方法强调资产价值的变化来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利润表法则关注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通过收入减去费用得出利润。案例一中,销售收入30万元减去采购、劳务成本9万元、管理费2万元、税金6万元以及直线折旧1.2万元,得到利润11.8万元。这种方法强调收入与支出的匹配,适用于展示企业的经营绩效。
利润总额的构成分为两部分: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利润包括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附加费用、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期间费用指的是不能直接归因于某项产品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如行政开支、工资等)、财务费用(如利息支出、汇率变动损失)和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运输费)。营业外收支净额则是非经常性收入和支出的净额,不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理解利润总额的构成对于企业决策至关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以及非主营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同时,期间费用的准确核算能帮助管理层识别效率低下的环节,以便进行改进,提高整体利润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性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利润计算方法,并结合利润总额的构成来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策略,如股利支付、留存收益再投资等,以实现长期的财务健康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