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准则,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报告编制时遵循的一项重要规则,旨在确保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准确反映,以便真实地展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讲座主要围绕《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展开,讲解了所得税会计的核心内容,包括核算方法、基本内容、核算程序以及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计算。
在2006年之前,我国的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递延法和收益表债务法等多种方式。但自2006年后,根据新颁布的准则,企业统一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方法强调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通过比较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暂时性差异,并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以确定本期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步骤如下:
1. 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这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数值。
2. 计算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即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
3. 分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识别暂时性差异。
4. 依据税法计算本期应纳税所得额,这涉及到调整会计利润以匹配税法规定的计算标准。
5.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额。
6.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基于本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和适用税率。
7. 计算本期所得税费用,即当期所得税加上递延所得税。
8. 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来记录这些交易和事项。
计税基础是理解所得税会计的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其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成本减去已税前列支的金额。例如,资产在发生减值时,会计准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而税法可能不允许立即抵扣,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出现差异。类似地,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也因会计和税法的不同处理方式而产生差异。
例如,存货如果按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准备,会计上其账面价值降低,但税法不允许此部分损失抵扣,故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固定资产则可能因会计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不同,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总结来说,所得税会计准则培训旨在帮助财务人员理解和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保企业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遵循正确的会计原则,从而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财务信息。通过对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深入理解,企业能够更好地估算未来税务负担,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