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和技术——CGA审计实务手册》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核心文档,主要涵盖了审计程序、技术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在审计过程中,分析性复核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对财务数据的深入理解和解释,以检测潜在的错误和风险。
分析性复核的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比率或趋势,如业务增长率、利润率等,来识别可能存在的异常变化或与预期不符的情况。这一过程不仅在审计计划阶段用于理解业务环境和识别风险,还在审计实施阶段作为实质性测试的一部分,以收集审计证据,并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调整后的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根据国外研究,分析性复核能够有效地揭示超过40%的实际错误,并且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尤为有效,能帮助审计师确定需要进一步审查的领域。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单独或与详细测试相结合使用,其有效性取决于账户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信息的来源、可靠性和相关性。
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阅读重要文件和记录、比较和浏览数据、逻辑关系确认以及综合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如简单比较(比较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变化)、比率分析(如流动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等财务指标)、结构百分比分析(如将资产或收入占总资产或总收入的比例进行分析)以及趋势分析(分析连续时间段内的数据变化)。
在实际案例中,分析性复核在审计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运用。例如,在审计计划阶段,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区域;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费用的分析性复核可以验证费用的合理性;而在审计报告阶段,比率分析和简单比较可以帮助确认损益表的结构是否合理。同时,审计师应当记录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特别是重要比率和异常事项,以指导后续审计步骤,但在审计计划阶段,除非形成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否则不必详细记录每一步的细节。
总结来说,审计程序和技术中的分析性复核是审计师发现潜在问题、评估风险和确保财务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工具。通过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审计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师需灵活运用分析性复核,并结合其他实质性测试,以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