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第11章主要探讨的是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核算,这一章的内容对于理解和掌握财务报表至关重要。以下是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1.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企业在其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通常来源于企业的核心业务,例如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营业收入在会计学中被明确区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主要服务产生的收入,如中原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羊驼毛大衣的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除主营业务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销售原材料等。
2. **销售货物收入的会计处理**:
- 当企业购入商品时,会记录在"库存商品"科目,并在支付增值税时记录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 销售商品时,将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相应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成本至"主营业务成本"。
3. **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销售退回或折让,企业需调整销售收入和增值税。退回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4. **营业费用**: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等。这些费用会减少企业利润。
5.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如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或损失,计入利润表的非持续经营项目。
6. **所得税费用**:企业在计算利润时,需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所得税法与会计规则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理解如何在报表上体现这些差异。
7. **利润**:企业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的盈利能力。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8. **每股收益(EPS)**: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表示每一普通股所能获得的净利润。计算公式通常为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规则,理解利润表与纳税申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得税法与会计规则的差异。此外,还会了解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以及如何分析和计算企业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