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是研究热能传递规律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三种基本的热传递方式。杨世铭和陶文铨编著的《传热学第四版》提供了丰富的习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导热与对流换热的区别与联系**:
- 导热是指在同一物质内部,由于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导致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对流则是流体中因分子间的相对运动和混合而发生的热量传递。对流换热通常伴随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而导热则发生在物质内部或物质间接触的界面。
- 导热与对流换热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热能的传递,但对流可以在无物质媒介的真空中进行,而导热则需要物质存在。
2. **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和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 傅立叶定律表明,热流密度q与温度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导热系数λ,表达式为:q = -λ * (dT/dx),这里的负号表示热量总是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
- 牛顿冷却公式描述了表面附近单位面积的热流密度q与表面温度wt和周围流体温度ft的差值及表面传热系数h的关系:q = h * (wt - ft)。
-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揭示了热辐射强度与物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q = σ * T^4,其中σ是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
3. **物理参数与过程参数**:
- 导热系数λ是物质固有的物性参数,单位为W/(m·K),表征物质的导热能力。
- 表面传热系数h和传热系数K则与具体过程相关,例如流体性质、流动状态等因素,单位均为W/(m²·K)。
4. **传热方程式的意义**:
- 传热方程式是描述多层壁或换热器中热量传递的公式,它对于计算换热器的热工性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设计和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热交换设备时非常有用。
5. **铝壶烧水现象的解析**:
- 当壶中有水时,水的对流换热效率高,能有效带走壶底的热量,防止过热。无水时,对流换热减弱,壶底温度迅速升高,可能导致烧坏。
6. **握热水杯的感知**:
- 快速搅拌热水时,液体内部产生强制对流,增加了与杯壁的传热,使得杯壁外侧的温度下降更明显,人手感觉到的热量更多。
7. **串联热阻叠加原则**:
- 在稳定传热过程中,若各环节热流量相等,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之和。当传热面积不一致时,热流量可能会随截面改变。
8. **保温杯的判断**:
- B杯的外表面温度变化不大,说明B杯的保温性能更好,因为其能有效阻止内部热量向外部流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热学》不仅理论性强,而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温度控制、吹风机设计和淋浴器的电热功率计算等。这些应用实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传热学原理来优化能源利用,提高设备效率。
- 1
- 2
前往页